上集「見.識.食【一】」放了很多韓國街頭的照片,因為照片太多,所以才出現這一篇文,
這篇主要是補充「食」那方面的。
對上一次坐飛機已是好多年前的事了,所以也不太有印象是甚麼一回事。
乘坐韓亞航空的飛機,是凌晨機,對我這麼愛睡的人來說實在是一大挑戰。
每個座位都有自己的小電視,我選擇在機上聽歌睡覺,出發時選了Fiona的〈Filicious〉,回程時選了胡夏的〈傻瓜探戈〉。
行程中最先接觸的食物當然是飛機餐!
因為機程只有三個小時左右,所以飛機起飛後就會有飛機餐食了。
有包點有沙律,主食是雞肉麵,甜品是抹茶慕絲。
這麵是有點細,不過味道還不賴。
可惜抹茶慕絲茶味太濃,很苦,我吃了一半就放棄了。
最喜歡的還是小麵包,因為我太喜愛麵包了,簡簡單單塗個牛油已經很美味。
飲品我選了橙汁,因為橙汁是我至愛之一,而且韓國買到和喝到的橙汁大多是鮮橙榨的,不是溝出來的橙汁飲品,所以兩頓飛機餐也點了橙汁:)
回程時也是吃雞,不過這回轉成飯。(因為我不太吃豬、牛,最愛雞和魚:P)
難得的是,沙律是蝦沙律,而且蝦的數量不少喔,有四粒頗肥美的蝦呢。
甜品是朱古力蛋糕好味得多,整個也吃掉。
來到韓國,就展開了為期五天的韓國料理生活,午餐、晚餐也是吃韓國火窩。
導遊姐姐說,越貴的餐廳就會有越多碟泡菜和醃物,而在韓國的第一餐就有八碟前菜,是最豐盛的一餐。
平時的我不太吃辣的,但既然韓國泡菜這麼有名,即管試少少。
初時真的吃不了多少,但吃到第二、三天,已經越吃越辣了><
但我最喜歡的是黑漆漆的黑豆和黃澄澄的醃蘿蔔,前者十分鹹香,後者則酸酸甜甜很爽口。
可能是跟團的關係,每餐吃的也差不多,火窩的材料大概有粉絲、金菇、菜、豬肉、芽菜,有時還會有麵條。
我們光顧的店都是泡菜、火窩料、飯麵任添的,所以不怕吃不飽 🙂
這家叫「本家」的店,有兩晚也在這裡吃,聽說因為鄰近我們下塌的酒店,第二晚還遇上其他香港團!
除第一餐外,之後吃的都只有四個前菜,而我每餐吃的泡菜也越來越多。
餐桌上最新奇的事情,莫過於有銀豌筷,起初不習慣拿上手真的有點重。
另外,也不太習慣火窩和米飯同時出現,因為平時在香港吃火窩也不會點飯吃的,
而且韓式火窩中已有粉絲和麵條,所以對我來說份量是有點多的。
五天中有幾餐比較特別,其中包括吃人蔘燉雞(左)和石頭窩飯(右)。
人蓼燉雞的人蓼味不重,反而適合我這個不愛人蔘味的人吃:)
可是石頭窩飯就令我有點失望,因為石頭窩不!夠!熱!
而且醬油的味也不突出,所以我決定加韓式辣椒醬,
經過數頓泡菜的洗禮,我已經可以吃到韓式辣椒醬,之前在香港都不能吃這辣度的。
第三天的行程因為要坐幾個鐘車到大田的KAIST交流,所以當天的午餐就在公路的休息站解決。
我以為「休息站」是油站那類的地方,原來竟有這麼大吃東西的地方。
這餐是自由點餐的,所以我選了香脆可口的快餐,
左面看得不太清楚的是雞肉漢堡,肉汁非常多,味道不錯,
右面的是超級超級美味的香脆雞肉棒,上面淋上帶甜味的辣醬,很惹味:)
不要小看這香脆雞肉棒,原來單吃這個也有點飽的啊!(感覺上我好像跟雞有仇,餐餐都要吃牠XD)
這頓快餐大約6500圜,折合港幣也要50元,其實不算便宜,但可以吃到不同的風味也很特別。
在韓國的最後午餐來到一間叫「東橋」的中餐廳,這是五天行程唯一一餐不是食韓國料理的。
雖說韓國料理跟中菜相比之下,我是比較喜歡中菜,不過我吃完這餐中菜後,我覺得在韓國還是吃韓國料理比較好,
看相中每碟菜也是同樣的啡啡的,其實味道也是差不多,他們弄的中菜味道有點怪怪,調味方面跟材料就是不搭。
我覺得最好味的還是淡淡的蛋花湯,清清淡淡幾好:)
以上說的都是午餐和晚餐的食物,早餐究竟吃甚麼呢?
早餐是酒店的自助餐,在有限的選擇中喜歡吃甚麼就吃甚麼。
吃得最多的是牛奶加穀物早餐,牛奶超好喝的,而且可以加大量的朱古力脆脆,正!
另外看到碟中有四樣東西,(上)茄汁加香腸、(右)炒飯、(下)著蓉、(左)橙。
其實我自己有覺得這早餐是有點配搭奇怪,但本著盡量一試的心態,所以盡量拿不同種類的食物回來。
韓國的香腸很軟,口感像我們平常吃的午餐肉,味道說不上差,但就是與香港的雞肉腸有分別。
炒飯味道口感均不俗,是我喜愛的乾爽感覺。
薯蓉偏硬,內含薯仔粒和粟米粒,味道帶有奶/牛油味,有點甜。
水果其實有橙和雪凍荔枝,不過荔枝冰凍到皮也變色了,令我不太想吃,所以就揀了正正常常的橙來吃。
如是者,吃同樣的早餐吃了三天,最後一天我決定留在房裡吃自己的東西,
其中一樣是在韓國很受歡迎的朱古力奶(我不愛香蕉,所以不要香蕉奶><)
另外呢,在明洞街頭只碰上賣薯片的檔攤,沒遇上我很期待的超長雪糕,很可惜:(
因為在香港已經試過,所以在韓國沒有買了。
吃的方面已經差不多告一段落,可以說少少別的事情。
女生去韓國少不了會去逛街,不過考慮到我家已有太多美妝品,加上旅費不多,也不打算買太多。
下面的是我買回來的少少東西。
比較值得提一提的是左上角的Etude House Eye Mask,在樂天免稅店買,一包二十對,承惠20000韓圜,每對$7港幣左右,算便宜了。
在樂天免稅店和明洞的品牌專明店,一個有趣的情況是,所有韓國店員見到我(和大部份遊客)一開口都是說普通話的,
而當我用普通話回答時,她們就聽得出我不是內地口音,好幾個店員問我是來自新加坡抑或香港。
她們說我能跟她們用普通話溝通真的太好,因為她們的普通話比英文靈光得多:P
另一重點就是那四支hand cream,今個冬天手腳都很乾,開始想養成帶hand cream出街的習慣,
所以在韓國買了幾支回來,右面三支都是innisfree的,有香味,滋潤又不太「笠」,感覺比香港買的hand cream清爽。
最後一樣要介紹的東西是中間下方的小黑盒,是Tonymoly的眉粉,
因為正值韓國的新年優惠期,所以半價就買到了,只需3900圜,即是不用$30港幣:)
平時化妝我都喜愛用眉粉,而香港很難買到黑色的眉粉,大概是大家都愛染髮,很少人會保持黑髮吧。
Tonymoly這盒眉粉也不完全是黑色,是帶點深灰的顏色,但我覺得還不錯,加上又抵買,所以馬上買下了。
到最後,再放幾張在韓國街頭影的相片。
這是東大門的地標之一,還看到車子十分之多。
其實韓國街頭很多地方給我的感覺也跟中國差不多,樓房矮矮的,天空灰灰的,馬路都是又大又闊的。
我猜除了香港外,應該大部份地方都差不多,只是我還未放眼世界而已
韓國街頭也有錯縱複雜的電線,頗為懷舊的,也是我挺喜愛的畫面。
「見.識.食」篇就此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