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雨遊台北 ✿ 勁食篇

第一次自己規劃行程,第一次自己買機票訂酒店,
對我來說難度高到看不到盡頭,
雖然短短的幾天都下著雨影響了行程,
不過慶幸還算順利地完成這個台北雨遊之旅。
這次的行程中,「吃」是主角,所以第一篇台北遊記就來分享一下吃過的東西!

❤ 淡水區 ❤
因為選了入住淡水的旅館,所以在淡水吃得非常多,有好食的東西,也遇過難食的東西。
位於英專路的八方雲集小店,我第一眼看見時以為是A貨,因為它的裝潢很簡陋,跟香港的八方雲集完全不一樣,
甚至在台北其他地方的八方雲集也不同,不過吃過後當然知道這間也是正貨店啦!


這裡的鍋貼和水餃都比香港便宜,而且鍋貼類和水餃類最少點五隻起就可以了,
即是任何口味的鍋貼總數點五隻或者任何口味的水餃總數點五隻,
沒有香港要點很多的限制,彈性大很多。

點了招牌鍋貼、韓式辣味鍋貼及招牌水餃
招牌鍋貼比較淡味,招牌水餃略嫌乾身,最好味還是韓式辣味鍋貼,
不會太辣,但又夠香口,識食一定要食韓式辣味鍋貼 🙂

一踏入公明街,就看到久仰大名的無敵巨無霸冰淇淋,之前在韓國沒遇上,今次在台北終於找到它,
甚麼也不用多說,馬上付NT30來一客綜合口味,即朱古力與雲呢拿口味。

看到超級高的雪糕的我眼睛發亮,心急到連相片都沒對焦好。
第一口的感覺是超級冰凍,比平時的軟雪糕冰凍得多,
而且雪糕中心的位置有點硬,有點像冰條的感覺,
吃著吃著,也溶得很快,一定快過吃的速度。
整個雪糕沒甚麼味道,朱古力不香濃,雲呢拿味也幾乎吃不出,只有單一的冰凍,
雖然價錢平,加上好像有吃不完的雪糕感覺很爽,但我覺得這雪糕試過一次就足夠了XD

整個台北旅程令我最難忘的食物就是來自這間「琴蓮深海花枝燒」的小店,
因為它的健康氣炸鍋製炸魷魚真的難食到暈呀!!!還要NT120一份,超級貴!!

這間可惡的琴蓮在公明街和金色水岸老街段都有分店,而且在公明街更設有「琴蓮手信專賣店」,
但我吃過一次它的炸魷魚後,已經對這品牌心灰意冷,不會再試它的東西了。

究竟炸魷魚出了甚麼問題?
炸粉外皮與裡面的魷魚就像一對沒關係的陌生人,味道各有各的,
外皮不脆,還有很重的油感,像千年的「油益」味,
然後魷魚很韌,像橡皮擦的質地般,加上沒有魷魚的香味,完全只是一團用來訓練牙力的東西-_-

很難吃的小食。

上網看別人推介,來到淡水要吃「阿給」,這個名字很有趣,也就試試吧。
公明街中段有間似乎蠻有名的店,曾記,招牌菜就是阿給。
第一晚光顧時已將近十點,店舖也差不多打烊,所以店內食客不多。

NT40一粒阿給,本沒太大期望,反而出奇地好吃,這個也是有再次光顧的店。
阿給其實是來自日文的發音,是指將油豆腐中心挖空,釀入炒過或調味過的冬粉,最後用魚漿封口,吃時會淋上橙色的甜辣醬。


油豆腐比硬豆腐硬,跟魚肉差不多口感,味道不濃,
可平衡甜辣醬的微辣感。
最驚喜是內裡的冬粉,跟粉絲差不多口感,調味及配上甜辣醬超級的好味!YUMMY 🙂
吃完不會太飽,但又可以帶著滿足離去,很開心。
接近公明街盡頭的蝦捲專門店,光顧了兩次共三款食物,有兩款也是令人失望的。


這個蜜糖芥末味花枝燒實在太大份了,NT150,可以的話我只要半份就夠了。
最初吃一兩件都覺得蠻好吃的,但吃過五、六件後開始覺得夠了,
相片中的花枝燒應該是我們二人都吃到夠了還剩下的份量,真的很多><
吃花枝燒可以吃到飽滯=_=

另一失望之作就是蝦捲
花了NT50買了一份三件的蝦捲,和兩份共六粒的花枝丸,
花枝丸正正常常,以這個價錢來說也算是不過不失,
但蝦捲就跟期望有落差了。

明明蝦捲應該是圓條型,裡面有很juicy、彈牙的蝦肉,
但蝦捲專門店的蝦捲是扁條型,幾乎只得皮,沒有蝦肉,入面的東西黑黑的,也吃不出是甚麼味道,
皮很厚,又很硬,還有「油益」味,
沒想到蝦捲專門店賣的蝦捲竟然是這樣難食的,sosad 🙁

金色水岸老街段有很多有趣的遊戲攤檔和小食,週末夜晚還有小朋友玩螢光棒,
很熱鬧,讓我想起中秋節的氣氛。
在這裡遇到一款很有趣的食物 — 炒麵麵包
炒麵和麵包都是我喜歡吃的食物,但從沒想過將兩者二合為一,
而且只是NT50一個,貪得意之下又點了一個試試。

其實我真的喜歡這小食的,
只怪自己錯點「黑胡椒火腿」口味,
初嚐幾口很惹味,很想繼續吃,
但吃不到一半便覺得太辣,辣到嘴也發麻了。

另外,雖然店家已提供了即棄膠手套方便大家吃炒麵麵包,
不過炒麵份量之多,吃的時候也會很狼狽,最好還是坐下來慢慢品嚐。
而且麵和麵包都是飽肚的食物,所以最好是點一客然後兩個人或幾個人分來吃,
不然就會飽到吃不下其他小食了。

來自台北7-11的兩款軟雪糕,分別是北海道十勝牛奶霜淇淋比利時巧克力口味霜淇淋
超級無敵香濃的牛奶香,加上甜甜滑滑的軟雪糕口感,真是食十次都不夠!
巧克力口味也同樣的棒!!濃郁的巧克力味絕對值回票價!!!

北海道十勝牛奶口味正值推廣優惠,所以只需NT25就可以吃到一杯了,即是港幣大約7元左右,
而比利時巧克力口味就貴少少,忘了是NT45還是NT50,不過我覺得朱古力愛好者絕對要一試!
兩款口味也是我的推介,很可惜旅程中只吃了一次><

最後必定要推介淡水手信 — 滬尾餅行的牛軋糖

原味牛軋糖 (NT220/ 300g)
店內可以試食牛軋糖,而且店員都很好人呢 🙂

沒有鳥結糖的硬度,這款牛軋糖既有咬口的口感,又帶點綿綿的軟,
不會太甜,不會黏牙,又有香香的花生味和濃濃的牛奶味,
連一向很討厭鳥結糖的我試了一口也忍不住要立即付錢買一包。
另有咖啡、蔓越莓、芝麻及雜錦等口味,不過我還是鍾情於原味。

❤ 士林區 .士林夜市 ❤
我覺得士林區是最多好味小食的地方,因為有士林夜市嘛,
雖然人很多,不過現在的士林夜市搬到室內,無論環境和衛生情況都大大改善,
吃東西也吃得舒服自在一些!
位於捷運士林站1號出口外的竺楓軒茶坊 — 三姐的店,早上在門外有賣早餐的攤檔,
NT10有一顆滷蛋,但到下午入內吃麵時,不知為甚麼跟店員提到滷蛋時,他們卻不知我們在說甚麼,很懸疑的事件。

因為早上吃過好味的滷蛋,猜想這家店應該不錯,便入內吃個下午茶。
紅燒牛肉麵NT80,很抵食的牛肉麵,折合港幣21元一碗麵已經夠平,還要超級美味,真是一試難忘。

我本身不太喜歡吃紅燒牛肉麵的牛肉,因為我不愛那種帶筋的牛肉,
這個牛肉是沒有筋的牛肉,但卻出奇地鬆化,不會有瘦肉像吃柴的感覺,
湯底帶點香辣,夠刺激也很配粗麵的口感,香蔥份量剛好,不會太多搶掉味道,
推介大家一試

士林夜市內的曾記應該算是全場中最旺的食肆之一,人流多,即炸食物全都新鮮熱辣,風味特佳。

我覺得曾記的員工分工很好,雖然人多,但上菜、點菜、收錢都很有效率,
而且不會因為人多就忽略站在門外等候的顧客,讓我對它有很高的印象分。
這種大排檔形式的食店,最好就是叫海鮮類小吃,
總共點了三樣小吃,分別了酥炸魚、椒鹽蟹及蚵仔煎。
實際價錢忘記了,每碟大約NT100-150,三碟總計不用NT400,

酥炸魚是我全個旅程最推介的食物!!!!
這個魚是多春魚,魚炸得很通透,完全沒有硬的骨或頭尾部份,
夠熱,香脆,沒有油膩感,最喜歡是它沒有魚腥味。
平時吃整條的多春魚,頭或肚的部份都會帶有腥味,吃完一條也不太想再吃,
但這碟酥炸魚完全沒有腥味,我很快就KO一整碟。
一碟有七條魚,而且是頗大條的魚,吃完很滿足 🙂

椒鹽蟹一碟有兩隻大蟹剪成四份,
椒鹽味很惹味,但殼太硬,不是可以連殼吃的那種,肉也不算太多,蟹腳內沒有肉吃,
可能細細隻的一口椒鹽蟹會更好味。

這碟蚵仔煎是熊大先生的,因為我不吃蠔的,
他吃過台灣的蚵仔煎後覺得還是香港的煎蠔餅好吃得多,
因為台灣的蚵仔煎中間會有些濕濕的黏液,又會有一大灘醬汁淋面,整個蚵仔煎都充滿濕潤的口感,
他不是太欣賞,另外他覺得如果生菜的份量多一點會更能平衡整碟蚵仔煎的口感。

士林夜市內好味的東西很多,在角落位又找到好東西!
回香港後才發現沒有影到這家店的店面,總之就是在角落位的小店啦 ><

雖然招牌大大隻字寫著鐵板燒烤魷魚,不過光顧的人大多是點牡蠣的。
即烤牡蠣(蠔)NT100/ 7隻、即烤扇貝 NT100/ 4隻,價錢便宜,份量卻十足啊!
好好人的老闆,扇貝都即場清洗乾淨才烤,又多送一隻蠔給我們,吃完還貼心地遞上紙巾。


扇貝沒加甚麼調味,只在最後灑上一點紫菜碎增加風味,
大大粒的扇貝肉,原汁原味,連對扇貝沒特別喜好的我也吃得食指大動!

熊大先生一個人吃掉全份燒蠔也想再吃,可想而知有多鮮味!

在香港一直久聞台灣綿綿冰有多好吃,但到了台北,卻不見其蹤影,
到處都見有得買軟雪糕,冰就沒看到,在士林夜市才開始看到有綿綿冰吃。
位於另一個角落位置的阿忠冰店,門口放著很多新鮮的水果作招徠,很吸引的。

千層芒果綿綿冰NT130,份量比香港吃到的大1/3左右,
除了鋪面的新鮮芒果外,底下的綿綿冰也是用芒果汁打成的,
沒有牛奶成份,適合不愛奶味的朋友,
如果喜歡牛奶的人,可額外淋上奶醬,增加甜度。

芒果算甜,而綿綿冰的味道有點像芒果啫喱,質地真的很綿,比香港吃到的軟綿得多。

P.S. 鄰座坐著一對日本父子,冰店的老闆突然以流利的日文跟他們溝通,還問他們覺得好不好吃,嚇我一跳,當時內心很想跟他說廣東話,看看老闆會不會也能對答如流XD

❤ 西門町 ❤
慕名而來光顧這家阿宗麵線,見到店面圍著這麼多人在吃麵線就知道應該好好味,
而且大部份吃麵線的人都是說廣東話的,倍感親切。
雖然要排隊,但不用等很久,很快就吃到熱辣辣的大腸麵線了。

左面的是我的小碗大腸麵線NT50,右面的是熊大先生的大碗大腸麵線NT65,我覺得兩碗大小好像也差不多?!


我是不吃大腸的,所以大腸全都挑過去給熊大先生了,
換轉平時,只要有內臟的東西,我全碗也不會吃,但因為這碗麵線和湯底都很好味,所以我也忍不住自己吃掉一碗。
熊大先生說以前在香港開過的阿宗麵線沒台灣這樣多大腸,
而且在台北店還可以自行加醋、加辣油及蒜,自由度大很多。

P.S. 小心控制加辣油的份量,因為加一兩滴,全碗麵線都已經很辣了!

麵線很軟很滑,我發現在台北吃到的所有粉麵類都偏軟,沒有香港食肆追求的彈牙感,
我就是喜歡這些軟軟的麵線,因為覺得彈牙的麵會咀嚼到好累XD
我不知道湯底是甚麼熬成,但味道很濃郁,又完全沒有味精的感覺,正!
吃完一碗已經夠飽了!

位於西門町一條橫巷的小店,寫著是烏來原住民傳統風味的大腸包小腸小店
在不起眼的地方,忘了為甚麼會走入這條小巷子,但就在誤打誤撞之下遇上這家出色的店子!

這位有點像原住民樣子的小哥,手腳很快卻能保持從容不迫的神情,
我影了好幾張相也沒法捕捉到他烹調的過程,因為他的移動的速度真的有點驚人。
一份大腸包小腸NT65,外面是糯米腸,中間夾了酸菜、青瓜等配菜和醬汁,裡面是山豬肉香腸。
即叫即包,有不同口味選擇,不過我覺得台灣小食還是選原味比較安全,
因為試過叫其他味都有中伏的感覺=_=


看熊大先生吃得多滋味就知道這間原住民大膠包小腸有幾好味了!
他在第二天吃過這家大腸包小腸後就念念不忘,最後一天下著大雨也要再光顧一次!
在台北其他地方也有吃過大腸包小腸,不過都沒有這間那麼豐富和好吃。

❤ 台北車站 ❤
到埗的第一餐是在台北車站的食肆解決的,那邊的價錢都比其他地方貴,
而且也不見得很好吃,所以下次還是走遠少許到外面找東西吃比較划算。

(因為沒有拍照,所以在網上找來相片充當一下)
這碗東西是排骨酥湯,已經忘了價錢,連一碟小小的炒米粉和一碟菜大概NT110、120左右,份量並不多。
整碗湯及湯料,都有陣肉羶味,加上湯底有些類似蒟蒻的怪東西,
吃不慣的人會很討厭這碗東西,而我就是討厭這碗東西的人!!
不要再吃這個排骨酥湯了T_T

❤ 信義區 ❤
到埗當天的行程規劃得不好,行到很累,加上搭早機整個人也很累,行到信義誠品已沒甚麼心情,
只想坐下來好好休息,就在B1樓層隨便挑了間雪糕店坐下來了。
左面是我的OREO冰淇淋,右面是熊大先生的芒果沙冰冰淇淋
NT90一杯,初時覺得份量也算多,後來才發現台北的冰淇淋都賣很便宜,這家算很貴的。

這家店有明確的雪糕重量,店員舀完後會磅一下雪糕的重量,確保顧客一定可以吃到指定的份量。
另附有小匙羹可以舀著吃,比較方便。
OREO雪糕永遠都是好味的,所以這個也很好吃。

P.S.之後也發現台北的冰淇淋很愛用這方形的甜筒 😛

❤ 平溪站 ❤
在平溪站有兩家打對台的香腸店,當日見「大腸包小腸店」的人龍很長,但對面的「故事香腸店」就沒甚麼人,
羊群心理之下,自然選擇在「大腸包小腸店」坐下來慢慢用餐。

等候這位姐姐準備的期間,有感她的雙手是鐵沙掌,因為大部份時候她都是徒手烤香腸和包裹製成品,
我站在一旁也覺炭爐很熱,她還可以徒手對著炭爐一整天,很厲害的!
大腸包小腸NT60,我很後悔點了蒜味,因為真的有超級多蒜粒和生蒜片,
重口味之極令喜歡蒜味的我也不敢恭維,下次還是乖乖點原味好了。

五味大雞排NT40,看到NT40就吃到炸雞排,加上肚子餓,就點了一客,
沒想到會是king size的=_=
不過這款雞排是有骨的,不像香港吃到的台式雞排是啖啖肉的。
這個五味,有夠奇怪的,最古怪是綠色的九層塔口味,
連同桌的兩個女生也在談論這個五味很古怪,影響了雞排本身的香脆。
雞排本身是好味的,但兩個人分著這麼大份的雞排都幾飽,這份量足夠四個人分著吃。

同一家店兩款食物都教曉我,食物好吃就點原味,不要點些古古怪怪的口味><
吃完蒜味極重的大腸包小腸和重口味的五味大雞排後,
喝水已沒法除去那股濃烈的香料味,所以馬上要到旁邊的飲料店叫杯冬瓜茶來喝,
喝下清甜的冬瓜茶,口腔的清新感開始慢慢恢復過來了 🙂

大杯NT35、小杯NT25,可按個人喜好走冰及少甜,好味~

❤ 桃園機場 ❤
來到要離別台北的時候,也要再吃最後一擊,
到桃園機場的美食廣場逛個圈,又找到好東西。
新竹炒米粉(大)NT65
沒有太多配料和配菜,正正是我喜歡的類型,
加上它有醬油炒過後的香氣,份量也十足,覺得值得推介

來了台北幾天,也沒吃過鹽酥雞粒,終於在機場吃到了,很香脆,鹽酥的鹹度適中,肉質也夠鬆化,好吃。
價錢尚可,NT55一份,不算便宜但不算太貴。


至於另一份以為是薯條的東西,原來是蕃薯條,真是意想不到><
當得知它其實是蕃薯條後,就覺得NT45也有點不值,畢竟不是我想吃的東西,
微甜的蕃薯肉配合外皮沾上的蓄茄粉,不搭,很奇怪 🙁
下次真的要看.清.楚才買!!

   

花了很長的時間才完成第一篇台北遊記,要加把勁,努力!

▶▶ 按此閱讀  雨遊台北 ✿ 亂逛乜乜乜 ◀◀

One thought on “【遊記】雨遊台北 ✿ 勁食篇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