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到戲院看了《解碼遊戲》,在奧斯卡獲得最佳改篇劇本獎,是一套以數學家艾倫圖靈 Alan Turing 為主人翁的傳記式電影,是我接觸過的傳記電影中拍得不錯的一套,我覺得應該歸功於飾演圖靈的Benedict Cumberbatch。雖然我沒有看過原著,但我覺得Benedict的演繹與數學家的氣質及風骨很相似,沉穩中有著意想不到的堅持與瘋想。我覺得英國與美國電影最大的分別是,美國電影著重畫面上的震撼,而英國電影則著重人物內心的刻畫,這點《解碼遊戲》做得很不錯,期望可以快點推出中文翻譯本的小說,讓觀眾可以更深入了解圖靈的一生。
《解碼遊戲》(The Imitation Game):76分
曾經我也有過一個當數學家的夢。雖然我對crossword puzzle的興趣不大,但我就超喜歡玩Sudoku的,記得以前讀書時最愛的玩意就是它,可以為了解決一個數獨而不去睡覺。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數學家不及科學家般可為人類帶來革命性的研究成果,解決數學上的難題似乎不是我們最急切需要解決的範疇,然而圖靈的故事告訴所有人,一位數學家令二戰提早結束,而且還為世界帶來第一台電腦。如果沒有他,我們的世界會變成如何呢?至少,沒有電腦我便沒有辦法在這裡打這篇文吧。
故事大綱:「二戰期間,劍橋天才數學家圖靈(Benedict Cumberbatch 飾)獲英軍秘密任命,試圖破解由納粹德國獨創,號稱世上最精密的情報系統 ——「Enigma」密碼機。性格孤僻的他終日埋首研究,只望盡快發明自動解碼儀器,過程遭遇重重挫折,幸好在聰敏漂亮的新成員 Joan Clarke(Keira Knightley 飾)的鼓勵下,圖靈主動打破和同僚的隔閡,最終合力研發出破譯敵方機密的裝置,促成二次大戰結束,超過1400萬人得以避開戰火,而世上首台電腦亦宣告在那刻誕生。然而這位解密專家,背後隱藏著不容於世的秘密,戰後多年,他竟遭揭發性取向而被英國政府入罪……」
在整齣電影中,很強調的主題:「有時,那些被輕視的人往往能做出超乎想像的事。」圖靈從小就因與同學的不一樣而備受排擠,長大後即使在優秀的團隊中工作,亦得不到同儕們的肯定,因為身邊的人不相信他的能力,覺得他沒可能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圖靈用一生來證明,被輕視也不要緊,如果有實力會堅持,不可能也會變成可能。正如他沒有因為Joan是女生而否定她的能力。Benedict 的演出很出色,他除了演活了那份不屈不撓的堅持外,他更表現了「執著不等如不在乎別人的評價」。在別人不相信他之前,他需要的是讓他證明一切的空間,在這個階段別人可以對他存疑,但若然像丹尼斯頓司令般要摧毀他所有的心血時,他還是會竭斯底里的。再叻的人也需要一點點,哪怕只是一個人的鼓勵。電影沒有英雄化圖靈這個人物,反而以人性化的圖靈讓觀眾感受到他為人們的付出與自身的努力。這點有很大的鼓舞與啟發作用,其實每個人也有自身的價值,只要願意堅持,終會達成的,令我想起中國古語:『勿以善小而不為』,或者每個人的能力有所不同,但最重要是不要抹殺自己的能力,完成一件小事也有它的正面影響,漸漸我們就會做到我們以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達到想像不到的成就。
電影中不斷穿插於三個時期 —— 兒時的讀書時期、二戰期間加入英軍解碼團隊、五十年代圖靈人生中最後的時光。我自己很喜歡這種跳來跳去的時空表達,讓觀眾有種慢慢將拼圖拼湊起來然後對故事恍然大悟的感覺,比直述或倒叙來得有趣。當然,這樣的缺點是初時看會有點混亂的狀況,不過我覺得三個時空的交錯是OK的,相比《雲圖》的六個時空已經易明得多。
可是,有一點令我覺得電影的畫面呈現上失色的。始終是真實故事改篇的傳記電影,但加插在電影內的二戰時期黑白片段,令劇情的一致性受到衝擊,因為戲中有某些二戰時段的戰艦及人民躲進防空洞的場面都是拍出來,而且真實感也很重,但部分戰爭及德軍的片段則採用歷史上的黑白片段,配搭起來的和諧感就大大降低了。如果可以重新拍攝那些場口相信會有更好的效果。另外,我覺得飾演少年時期圖靈的小男生Alex Lawther的演出值得讚賞。他與Benedict 的人物性格銜接得很完美,那份喜怒不形於色但又有點急於解釋的神韻很相似,加上他對著Christopher的眼神與笑容真的很有「hehe」的感覺。
電影中最令人感慨的是,圖靈與摯友Christopher的感情。有關同性戀的爭議,我沒有留意太多,但現在很多人都覺得同性戀不合法是對他們不公平,只是當看到以前的社會是用犯法來看待這件事時,就覺得其實社會已多了包容,至少已不用因同性戀而承受牢獄之苦或身體的傷害。圖靈寧願接受化學閹割,也要守護著「Christopher電腦」,的確令人很感動。說真的,究竟當年Christopher死前有否愛上圖靈呢?抑或從來都只是圖靈的一廂情願呢?電影沒有明確地告訴我們,而答案也已經沒法被證實了,但他還是用一生去守護這段藏在心底的情感。這樣無私的奉獻並不容易,他明明可以選擇其他的男士,偏偏他就是放不下那個人。二戰結束時要燒毀第一代「Christopher電腦」時,圖靈的傷心程度明顯不及自殺前時,因為他知道只要他活著,就可以再造出另一台「Christopher電腦」,然而他接受化學閹割治療後,他明白自己的身體、精神及情緒正逐步邁向崩潰的狀態,他已經沒有能力再守護「Christopher電腦」,也無法再守護心中的愛意了,最後能做的就只有了結自己的生命。
這樣做傻嗎?也許,以他的智慧與堅持,可以為世界帶來更多的不可能。不過,原來再聰明的人,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我們都逃不過自己的心。我們不是電腦,不是因為我們懂得思考懂得說話,這些電腦都能做得到,我們之所以與電腦不同,是因為我們有人心,懂得愛、有情感、會喜怒哀樂,才是我們與別不同之處。或者將來電腦可以取代我們的工作,但有些感覺,是電腦無法給予我們的。圖靈真的很聰明,他一早就明暸這個道理,從解碼後不馬上對所有竊聽回來的戰報作出回應,到製造「Christopher電腦」陪伴自己餘生卻沒忘掉對Christopher的感情,他就知道人心才是真正最難解的密碼。
Joan在戲中說過,人們口中所說的,未必就是心中所想的,人心的密碼是多年來難解的鎖,即使所謂的測謊機最多可分辨部分人甚麼時候在說謊,但還是無法辨明他們心中所想的答案。德軍再完美的Encoder,也因人的慣性而被識破。說到底,精密的機器也敵不過人腦的計算,我們可以計算機器的運轉方式,卻預計不了人心的走向。或因如此,圖靈才會匆匆結束短暫的人生吧。
《解碼遊戲》官方預告片
#影後有話兒 #影評 #解碼遊戲 #人心 #THEIMITATIONGAME #FILMCR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