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通電話與發短訊有甚麼分別?
在電話中,聽到對方的聲線與語氣,很自然感受到對方的感受,
無論是分享快樂或傷心的事情,甚或是生氣吵架也好,
只要聽到對方的聲音,還是會多一份安全感,不會胡思亂想,
有種連繫在一起的感覺。
在短訊中,映入眼簾的只是冰冷的文字與表情符號,
猜不透對方的心情與語氣時,不安感便會驟然而生,
內心的恐懼會無限放大最壞的假設,
然後讓猜忌與懷疑充斥在字裡行間,彼此不自覺地傷害著對方。
「誰能知道日後 我不怕共你激戰再獨鬥」
「劇鬥幾次還有 成敗裡多少感到內疚」
在電話中,有來有往地聊天,最後可以一起說byebye,感覺是個很完美的ending,
但在短訊中,除了要等待不知甚麼時候才會收到的回覆外,
大家也不願意當最後說話的那一個人,彷彿最後說話而得不到對方的回覆就是輸家。
這個想法好像很幼稚,卻是實實在在的存在著。
她堅持每次都做最後說話的人,因為她想他知道她是愛他的,
也許粗心大意的他沒在意這個幼稚的小習慣,但她還是默默堅持著。
聽見身邊的女生說著跟男生傳短訊的要訣:
『不可馬上回覆,也不可當最後回覆的人』,
她但笑不語,因為現在的她全都做不到。
曾經,她就像朋友所說的,奉行不馬上回覆也不做最後回覆的人,
結果經歷了一段愛不及時的戀愛,
所以,現在的她只想愛得及時。
「誠實加上謊話 我跟你樂趣永遠也不追究」
「與你做戲千般的享受 各自的荒謬 只需一起能相守」
愛情,不該是場爭鬥,
情人,不該是個對手,
真正的愛情是要共同努力、奮鬥與前進的。
只要愛得足夠,遷就與付出都會是甜的。
「緣份加上遷就 要應有盡有永遠也不夠」
「與你共對千般的感受 努力的守候 只需一起同分憂」
—— 故事大綱來自 胡鴻鈞《棋逢敵手》
#一首歌一個故事 #廣東歌 #流行曲 #棋逢敵手 #胡鴻鈞 #MUSIC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