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韓國之旅。歷史文化篇

話說我剛剛追看完韓劇《愛的迫降》,令我想起當年跟學校去韓國交流的日子,因為當時有去到南韓那邊的非軍事區DMZ(De-Militarized Zone),於是我就想重溫自己以前寫的遊記,回味當時的感受!(能夠重溫自己過去的生活點滴與感受是我寫BLOG其中一個主因)但是,我找了很久,發現BLOG裡都找不到關於DMZ的文章,很不忿氣,甚至找了很久舊BLOG的密碼,想看看是不是當年從Qooza轉到Wordpress時漏了copy文章,結果終於被我在舊BLOG的草稿箱內找到了只打了標題的文章(也就是「韓國之旅。歷史文化篇」),沒有任何內容。(哈哈哈哈,竟然會發生這種事,不過其實這種事對我來說是很平常~我的草稿箱總是有十多篇只打了標題的文章XD)

我覺得發現這篇沒內容的文章也是種緣份,而剛好我亦找到當年交流拍下的照片,那就盡量憑記憶完成當年韓國遊記的最後一篇吧!

~之前共寫了四篇關於我2014年的韓國遊記~
▶▶【遊記】韓國之旅。科技生活篇◀◀
▶▶【遊記】韓國之旅。城市足跡篇◀◀
▶▶【遊記】韓國之旅。見.識.食【一】◀◀
▶▶【遊記】韓國之旅。見.識.食【二】◀◀

那次的遊學之旅,到訪南北韓接壤的邊境是令我非常難忘的經歷。DMZ是1953年兩韓戰爭結束後設立的,作為南北韓之間的緩衝地帶,也是《愛的迫降》內提到的「三八線」,整條非軍事區長達248公里,寬度則大約為4公里。現在兩韓局勢緩和的時期,遊客是可以到DMZ及附近的景點觀光的,當時我也有幸到DMZ遊覽。

一來到DMZ,肯定要做遊客指定動作 —— 在Logo前打卡嚕~DMZ個logo配色其實幾靚,加上我去的時候是冬天,有些積雪就更漂亮了!另外一邊是象徵人民希望兩韓統一心願的雕像。這是人民幾十年來不變的心願,卻也是難以成真的心願。(交流時聽過很多韓國人對統一的願景,有很多家庭被迫分散,很多人因南北韓分裂而知道自己有生之年都無法再回到家鄉…他們的心情當時的我還不是太了解,但現在的我有點明白了)

行程中最令我難忘的,必定是「第三隧道」。《愛的迫降》內趙哲強與與利正赫是通過地下隧道跨越南北韓邊境的,現實也有多條連接兩韓的地下隧道被發現。第三隧道是其中一條在1978年,即兩韓戰爭結束後才被發現的地下隧道,由北韓直接通往南韓,盡頭出口離首爾市只有四十多公里,非常接近市區,而且隧道闊道亦較第一、第二條隧道寬闊和完整而備受關注。

當天我們一行人先在入口處穿上頭盔 (因地下隧道某些位置非常矮,加上有很多突出的石頭,需要戴上頭盔好好保護頭部),並將隨身的背包、相機等鎖在儲物櫃內 (隧道內不能拍照,所以就沒有這部份的照片了),之後就可以坐上類似「越礦飛車」的小火車進入第三隧道了。小火車下了一定的深度後,我們就要下車走進隧道內,大家戴著頭盔拿著電筒,有不少地方有地下水滴下來,有些地方是為了遊客安全而加固了,當越行越入,隧道的高度也越來越矮,要彎下身前行,我試過撞到好幾下頭,如果沒有戴頭盔應該會出事了!我覺得自己很像一個礦工!大概十多分鐘,就行到了遊客止步的盡頭,盡頭是南韓政府發現隧道後加裝的閘門,聽說為安全起見總共有三道閘門。之後我們就沿路回到下車的地方,坐小火車回到地面。

短短半個鐘的行程,震撼還真不少。遊客進去看一看,行一行當然興奮、好玩,但同時難以想像北韓的士兵要花多少功夫才能開挖這條隧道,聽說他們為免被南韓發現,是徒手用炸藥逐少逐少開挖,開挖初期隧道的狀況比我們參觀時惡劣很多…. (事實上不只一條隧道,專家估計有十多條隧道,很多隧道的情況比第三隧道惡劣得多)


離開第三隧道後,便去到附近的都羅山站(Dorasan Station) 都羅山暸望台。都羅山站是位於南韓最北邊的火車站,距離北韓首都平壤只是205公里,這裡的火車曾經短暫地可以通往北韓的,運載貨物往來北韓,方便把原材料運往開城工業區,可惜2008年因兩韓交惡而暫停了鐵路的往來。都羅山火車站曾經盛載著不少韓國人的希望,可惜至今仍未有客運火車能在此橫越南北韓。

都羅山站內是有南韓士兵駐守,建築設計很現代化,亦有賣紀念品的地方,而附近有點像軍營的地方,我們也有跟休息的士兵合照留念。

韓國人的願望在附近的暸望台的標語可以看得出來,「End of Separation, Beginning of unification」(分裂的終點,統一的起點)。統一之路遙遙無期,但願兩國可以回到友好的狀態,讓人民和經濟有限度地交往。

暸望台面向著北韓的開城,感覺有點荒蕪,加上正值冬天,草堆都乾透了,那片淺黃更顯蒼涼,導遊姐姐說天氣好的時候真的可以看到北韓的人民。這裡有不少望遠鏡讓遊客使用,名符其實「窺看」北韓神秘的面紗。我記得那時望到幾戶農民,小屋有煙囟冒著煙,不知道他們的生活是不是如《愛的迫降》的軍官住宅區內的人民一樣呢?

從首爾出發往DMZ,會經過臨津閣 (IMJINGAK),這裡也有一些景點可以看的。

韓國政府為了慰勞韓戰時離鄉民眾以及祈求統一之願望,會於每年農曆初一在與臨津閣相對的望拜壇舉行「離鄉民祈願祭」。望拜壇前是因韓戰受到破壞的京義線鐵路。由於京義線及自由之橋連通於此,因而成為兩韓極為重要的軍事地點之一。又因1953年雙方曾在臨津閣及望拜壇以北的自由之橋交換戰俘,故此臨津閣亦成為韓戰的歷史景點之一。


自由之橋上寫滿韓國人民和遊客對兩韓和平的祝願,跟首爾塔的鎖橋很似,成為這裡的景點,而且附近亦設立了不少展板以文字及照片記錄韓戰的歷史,對遊客了解這裡的歷史很有幫助。附近統一公園和和平鐘閣的環境很優美,花點時間慢慢行,感受一下這裡的氣息是個不錯的選擇。



很開心當年的遊學之旅能夠走訪幾個重要的歷史景點,這些地方很值得去,然而自由行比較難安排到的行程,所以如果大家跟團到首爾旅遊的話,不妨挑選一些有DMZ、都羅山和臨津閣行程的旅遊團吧!而去過兩次首爾的我,不知是不是先入為主,總覺得冬天去韓國比較感受到韓國真正的感覺!雖然首爾的冬天真的很冷,但好像冷才更像韓國XD


最後是在南北韓邊境拍下的一片天空。願我們在同一片天空下能和平快樂地生活,也祝願兩韓的人民可以願望成真,跟失散的家人重聚。

P.S. 話說我2018年也去了一轉首爾旅行,希望有空也能將當時的行程整理一下放上來這裡!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