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兒子可否不要走 || 三代父子 兩種教育方法 一樣疏離的父子關係

《兒子可否不要走》(The Son) 影評
《兒子可否不要走》(The Son) 影評

完整版影評:http://bit.ly/3I3N73c

繼《爸爸可否不要老》後再將舞台劇作《兒子可否不要走》搬上大銀幕

法國舞台劇作家Florian Zeller「家庭三部曲」作品 — 《父親》 (The Father)、《母親》 (The Mother)、《兒子》 (The Son) 曾在歐洲多國巡迴演出,2020年他將近年最當紅的《父親》改編成電影《爸爸可否不要老》搬上大銀幕,患上認知障礙症的父親活在過去與現在、幻想與現實分不清的世界中,被困在時間籠牢的父親令人唏噓不已。Florian Zeller最近再次將《兒子》改編成電影《兒子可否不要走》,由曉治積曼、羅娜丹、雲妮莎卻比、詹麥格夫及安東尼鶴健士等多位實力派演員演出。安東尼鶴健士繼《爸爸可否不要老》後,再次參演Florian Zeller的劇本《兒子可否不要走》,他今次飾演曉治積曼的父親,戲份不多,但一語道破曉治積曼當父親的困惑。

《兒子可否不要走》三代父子 兩種教育方法 一樣疏離的父子關係

雖然作品以「兒子」命名,但其實《兒子可否不要走》說的同樣是父親的故事,面對失控而且不似預期的兒子,即使聽到兒子說出心底話,即使作為父親有多心痛,即使父親願意退讓半步,原來到最後依然會站在父親的角度上看待所有事情。人,總是追逐著美好的事情,卻不願擁抱不完美,彼德對尼古斯的病既著緊又不願接受、尼古斯沉醉在完整的家庭而不想面對在單親家庭成長、姬蒂想念與彼德相愛的日子而忽略婚姻走到盡頭的原因,活在執念當中,誰也沒法放手擁抱未來。

子可否不要走?這個問題的答案顯然易見 — 不可能。安東尼、彼德和尼古斯三代父子之間,兩種看似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卻造就一樣疏離的父子關係。原生家庭對成長時期的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彼德在「傳統」家庭中成長,父親的嚴厲讓他苦苦掙扎要闖出自己的一片天,他自以為「現代」的教育方法,可以令尼古斯擁有跟自己不同的童年,結果尼古斯被父母破碎的婚姻困在不幸之中,最後毫無懸念地離他而去。彼德以為自己擺脫安東尼的影子就是正確,但事實上安東尼早就明白,彼德當不了一個好父親,彼德註定不會得到尼古斯的掌聲。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