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Barbie芭比 || 獨立自主愛自己!

《Barbie芭比》(Barbie) 影評
《Barbie芭比》(Barbie) 影評

完整版影評:https://bit.ly/478fvwD

真人版電影《Barbie芭比》走進極致夢幻的粉紅泡泡

Barbie公仔自五十年代出現在玩具市場後,幾十年來都佔據兒童玩具界的C位,無論你有沒有玩過Barbie公仔,男生女生都一定認識它,直到電子玩具普及,Barbie公仔跟很多實體玩具過去十幾年銷量急劇下滑,但Barbie的形象至今仍然深入民心,而今次真人版電影《Barbie芭比》於全球上映,相信會讓Barbie公仔再次紅起來,尤其是Barbie世界極致統一的「Barbie Pink」風格,美得就算不是粉紅控都會覺得賞心悅目。

為「物化女性」標籤平反 Barbie獨立自主愛自己

Barbie公仔是小女孩的玩具,《Barbie芭比》卻是給大人看的電影。由於玲瓏浮凸的身材、精緻的妝容和華麗的衣飾,Barbie公仔的完美外表曾被人認為有物化女性的意味,Barbie也被形容成只愛購物和打扮的蠢女子。今次《Barbie芭比》絕對是要為Barbie來個大平反,在Barbie世界,Barbie雖然喜歡派對和歌舞,但她們每個人也有自己的專業、身份和成就,並不是沒腦子的女人,而是有能力去選擇自己人生的獨立女性。Barbie可以是任何想像得到的模樣,唯獨不是Ken的附屬品。

即使後來發生了Ken的「叛變」,Barbie亦勸Ken要愛自己、認同自己,不要只為爭取她的目光而活,他該為自己而活。比起活在別人的目光下,Barbie明白每個人 (甚至每個公仔) 都應找到自己的價值 — 你是Barbie、她、她、她都是Barbie,但各自有著不同的美,各自在不同的位置上散發著自身的光芒。

從個人出發 追求平權或是大世界出路

除了Barbie出現身份認同的危機,Ken的內心也有缺失。Ken每天努力討好Barbie、哄Barbie笑,要在其他Ken面前突顯自己,只為爭取到Barbie的愛,因為Barbie代表了母系社會的權力與地位的象徵,得到Barbie的垂青是Ken認為的成就,若不被Barbie重視,自己便甚麼都不是了。這樣的Ken來到父系社會為主的現實世界,大開眼戒,並將這一套搬回Barbie世界,打造新的Ken世界,讓一眾Barbie臣服成他們的女僕、家庭主婦、情人。父系與母系社會撞在一起,並非要比較哪種模式好,反而突顯了各走極端的壞處,追求平權或者才是大世界的出路。

【NETFLIX影評】解放男女 || 每人都潛藏著一些病態

解禁男女 Love and Leashes 影評
解禁男女 Love and Leashes 影評

完整版文章:https://bit.ly/357rYWc

故事講述鄭智宥 (徐玄 飾) 是個工作能力出色的宣傳部職員,可是她長期被宣傳組長打壓,加上她銳利的眼神,常常被身邊的朋友和同事,甚至媽媽,勸她要收起兇惡,做個溫柔的小女人才會讓男人願意接近她。有天智宥終於遇上一個令她心動的男生,他是從別的部門調過來的鄭智厚 (李濬榮 飾)。智厚外表亮眼,加上性格友善討好,很受女同事歡迎。兩個人本來沒甚麼交集,但因為兩人名字相似,智宥誤開智厚的包裹,竟然發現了他的BDSM秘密……然後兩人更簽訂了為期三個月的「主僕契約」!

誰才是變態?其實每個人都潛藏著一些病態

智宥的朋友卉美差點被侵犯,對方覺得卉美喜歡SM是變態即使被侵犯都沒所謂;荷娜跟智厚拍拖時明明很快樂,當他坦白自己的傾向時馬上被她覺得是變態;智宥對BDSM完全零認識,因為喜歡智厚而努力了解和學習,甚至被智厚拒絕後仍決定完成合約。虐待、被虐和自虐,究竟誰才是變態?強姦犯是變態,在愛情路上以言語和眼神中的鄙視與嫌棄對別人造成的傷害,其實一點也不比強姦犯少,而無論職場抑或情場上,很多人都在勉強自己去迎合別人,這種自虐其實也是病態。我們都習慣把某種人定義為「變態」,但有時仔細想想,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潛藏著一些病態,只是我們未必願意承認而已。

解放觀眾內心的枷鎖 尋找平等的關係

兩個人之間永遠都不會變成同一個人,永遠都會有著身份、地位、職業、能力、收入、性別等的差距,我們每天都為著不同的原因去討好另一個人,這個人可能是上司、朋友、家人、情人,將很多情緒收到內心深處,然後戴上符合所謂「普世價值」的面具迎合這個世界,就像智厚,結果他的沉默讓荷娜和智宥都受傷了。不管是怎麼樣的人,其實我們都在尋找願意接受面具下你我真實模樣的對象。一段平等的關係要的不是妥協或迎合,而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