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Barbie芭比 || 獨立自主愛自己!

《Barbie芭比》(Barbie) 影評
《Barbie芭比》(Barbie) 影評

完整版影評:https://bit.ly/478fvwD

真人版電影《Barbie芭比》走進極致夢幻的粉紅泡泡

Barbie公仔自五十年代出現在玩具市場後,幾十年來都佔據兒童玩具界的C位,無論你有沒有玩過Barbie公仔,男生女生都一定認識它,直到電子玩具普及,Barbie公仔跟很多實體玩具過去十幾年銷量急劇下滑,但Barbie的形象至今仍然深入民心,而今次真人版電影《Barbie芭比》於全球上映,相信會讓Barbie公仔再次紅起來,尤其是Barbie世界極致統一的「Barbie Pink」風格,美得就算不是粉紅控都會覺得賞心悅目。

為「物化女性」標籤平反 Barbie獨立自主愛自己

Barbie公仔是小女孩的玩具,《Barbie芭比》卻是給大人看的電影。由於玲瓏浮凸的身材、精緻的妝容和華麗的衣飾,Barbie公仔的完美外表曾被人認為有物化女性的意味,Barbie也被形容成只愛購物和打扮的蠢女子。今次《Barbie芭比》絕對是要為Barbie來個大平反,在Barbie世界,Barbie雖然喜歡派對和歌舞,但她們每個人也有自己的專業、身份和成就,並不是沒腦子的女人,而是有能力去選擇自己人生的獨立女性。Barbie可以是任何想像得到的模樣,唯獨不是Ken的附屬品。

即使後來發生了Ken的「叛變」,Barbie亦勸Ken要愛自己、認同自己,不要只為爭取她的目光而活,他該為自己而活。比起活在別人的目光下,Barbie明白每個人 (甚至每個公仔) 都應找到自己的價值 — 你是Barbie、她、她、她都是Barbie,但各自有著不同的美,各自在不同的位置上散發著自身的光芒。

從個人出發 追求平權或是大世界出路

除了Barbie出現身份認同的危機,Ken的內心也有缺失。Ken每天努力討好Barbie、哄Barbie笑,要在其他Ken面前突顯自己,只為爭取到Barbie的愛,因為Barbie代表了母系社會的權力與地位的象徵,得到Barbie的垂青是Ken認為的成就,若不被Barbie重視,自己便甚麼都不是了。這樣的Ken來到父系社會為主的現實世界,大開眼戒,並將這一套搬回Barbie世界,打造新的Ken世界,讓一眾Barbie臣服成他們的女僕、家庭主婦、情人。父系與母系社會撞在一起,並非要比較哪種模式好,反而突顯了各走極端的壞處,追求平權或者才是大世界的出路。

【NETFLIX】人選之人—造浪者 || 揭露職場上的不公與隱忍

Netflix《人選之人—造浪者》(Wave Makers) 影評
Netflix《人選之人—造浪者》(Wave Makers) 影評

完整版影評:https://bit.ly/41Oydp4

台灣首部選戰影集 揭露職場上的不公與隱忍

Netflix熱話影集《人選之人—造浪者》由謝盈萱、戴立忍、黃健瑋及王淨等多位實力派演員主演、《我們與惡的距離》導演林君陽執導,是台灣首部以選戰為題的影集,從政黨幕僚的角度,揭露職場上常見的不公與隱忍,同時體現要改革不完善的制度,必先擠身制度內的高位的拼搏精神。

「造浪者」政黨幕僚 為浪頭上的候選人套上濾鏡

《人選之人—造浪者》中的政黨幕僚是名符其實的「造浪者」— 幕僚會將大大小小的事情無限放大,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讓選舉候選人得到選民的票,但候選人當選人是不是可以做到選民期望的事情,並不一定。候選人就像即將來臨浪潮,選民只能憑看到的表面去選擇適合或者應該適合自己的「新浪潮」,卻未必了解浪潮之下是多兇湧。

民主選舉下所產生的執政者,不是做得好就能贏,而是誰能夠得民心,而民心所向,也不過是幕僚的功勞,畢竟政治人物跟明星一樣,民眾看到的都是由幕僚打造出來、套上濾鏡後的人物,選民看著站在浪頭上的候選人,彷彿是一場押注遊戲,選對了就可以乘著浪潮向前邁進向發展四年,選錯了就要被巨浪捲進黑暗的大海。民主,不是一個人說了算,但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而承擔。

唯有身處制度之中 才有機會改變制度的不完善

世上沒有完美的制度,政治制度是,企業制度也是。《人選之人—造浪者》提出的議題,大至死刑、環境保育,小至同事間的性騷擾問題,都因為制度的缺陷和不完善而無法彰顯正義的一面。可是面對這些不公與隱忍,轉身逃離只會助長問題,要真正改變現狀,唯有投身在制度之中,就像公正黨主席面對亞靜的性騷擾申訴、文芳爸爸想爭取通過《同性婚姻》法例,再擠身權力核心,才有機會改變。早前Viutv劇集《和解在後》也帶出類似的中心思想,如何在崩壞的制度中生存下來,同時找到平衡點,慢慢改變社會。

女性平權不需優待 只需要平等對待

近年不論是社會抑或戲劇作品,很常提及職場上的女性平權,包括如何避免性騷擾事件發生、女性在工作和家庭上怎樣取得平衡、女性工作能力的認同和升遷機會應該與男性看齊等等。但其實真正的平權,不是特別為女性設甚麼優待,更不需要同情和施捨,而是從根本拋開性別的概念,享受真心的平等,男和女都是一樣的平等對待,例如總統就是總統,可以是男也可以是女,不需要特別註明這是女總統,因為一但註明了,就有了「總統應該/通常是男人」的色彩了。

「請等待這個社會追上妳們的那一天」亞靜和文芳都是身處制度中,努力為自己人生爭取的人,她們要走的路還很長,但緊記並不是她們走得太前,而是社會走慢了,她們從來沒有做錯過任何事,只是世界錯過了她們的美好。我們都期望像她們的女性,不用每天營營役役配合不公義的事情而活,能夠迎來社會趕上她們步伐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