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他救不如自救 ||《怒海救援》

絕少走進戲院看災難片,因為結局不是全體滅亡,就是成功逃難險境,而且災難片的劇情性一向都比較薄弱。而改篇自50年代美國真人真事、海難救援史上奇蹟的《怒海救援》,能夠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水」。大海的藍和暴風雨的黑,交織出一幕幕與大海搏鬥的動魄驚心場面,這種色調的電影是我所喜愛的,所以讓我有走進戲院的慾望。(是的,我就是喜歡這種冷冷的色調,很討厭看沙塵滾滾、泥泥黃黃色調的電影。)

《怒海救援》(The Finest Hours):78分

故事大綱:驚心動魄真人真事,美國海岸防衛隊史上最驚險的一次自殺式搶救行動。1952年2月18日,美國東岸遭受有史以來最大型颶風吹襲,大西洋海域一艘巨型油輪更被斷成兩截迅速下沉,超過30名船員被困。油輪上的助理工程師阿雷 Ray Sybert(Casey Affleck 飾)挺身而出設法帶領一眾船員逃生。同一時間,海岸防衛隊奉命出動,由隊長班尼 Bernard Webber(Christopher Whitelaw Pine 飾)帶領合共四人的救援小組,卻只得一艘裝備不足的救生艇孤軍作戰。面對最強颶風、70呎滔天巨浪、嚴寒天氣和零能見度,油輪只剩下三小時便會完全沉沒,海岸防衛隊如何及時搶救超過30名船員,成就這項不可能的任務?

.

在最危急的時候,自救往往才是唯一的出路。無論是在斷船上的船員們,抑或是四人救援小隊,都確切告訴了我們,在危難關頭,誰也沒有義務去拯救自己,要走出困局,唯有自己的一雙手。斷掉的船尾失去了船長,也失去了駕駛艙,只剩下船尾的螺旋槳與機房,任誰也覺得這是死路一條,可是Sybert證明給我們看,縱然無法扭轉沉沒的事實,至少也可以為自己爭取多一點生存的時間,大大增加獲救的機會。

Continue reading “【影評】他救不如自救 ||《怒海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