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人選之人—造浪者 || 揭露職場上的不公與隱忍

Netflix《人選之人—造浪者》(Wave Makers) 影評
Netflix《人選之人—造浪者》(Wave Makers) 影評

完整版影評:https://bit.ly/41Oydp4

台灣首部選戰影集 揭露職場上的不公與隱忍

Netflix熱話影集《人選之人—造浪者》由謝盈萱、戴立忍、黃健瑋及王淨等多位實力派演員主演、《我們與惡的距離》導演林君陽執導,是台灣首部以選戰為題的影集,從政黨幕僚的角度,揭露職場上常見的不公與隱忍,同時體現要改革不完善的制度,必先擠身制度內的高位的拼搏精神。

「造浪者」政黨幕僚 為浪頭上的候選人套上濾鏡

《人選之人—造浪者》中的政黨幕僚是名符其實的「造浪者」— 幕僚會將大大小小的事情無限放大,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讓選舉候選人得到選民的票,但候選人當選人是不是可以做到選民期望的事情,並不一定。候選人就像即將來臨浪潮,選民只能憑看到的表面去選擇適合或者應該適合自己的「新浪潮」,卻未必了解浪潮之下是多兇湧。

民主選舉下所產生的執政者,不是做得好就能贏,而是誰能夠得民心,而民心所向,也不過是幕僚的功勞,畢竟政治人物跟明星一樣,民眾看到的都是由幕僚打造出來、套上濾鏡後的人物,選民看著站在浪頭上的候選人,彷彿是一場押注遊戲,選對了就可以乘著浪潮向前邁進向發展四年,選錯了就要被巨浪捲進黑暗的大海。民主,不是一個人說了算,但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而承擔。

唯有身處制度之中 才有機會改變制度的不完善

世上沒有完美的制度,政治制度是,企業制度也是。《人選之人—造浪者》提出的議題,大至死刑、環境保育,小至同事間的性騷擾問題,都因為制度的缺陷和不完善而無法彰顯正義的一面。可是面對這些不公與隱忍,轉身逃離只會助長問題,要真正改變現狀,唯有投身在制度之中,就像公正黨主席面對亞靜的性騷擾申訴、文芳爸爸想爭取通過《同性婚姻》法例,再擠身權力核心,才有機會改變。早前Viutv劇集《和解在後》也帶出類似的中心思想,如何在崩壞的制度中生存下來,同時找到平衡點,慢慢改變社會。

女性平權不需優待 只需要平等對待

近年不論是社會抑或戲劇作品,很常提及職場上的女性平權,包括如何避免性騷擾事件發生、女性在工作和家庭上怎樣取得平衡、女性工作能力的認同和升遷機會應該與男性看齊等等。但其實真正的平權,不是特別為女性設甚麼優待,更不需要同情和施捨,而是從根本拋開性別的概念,享受真心的平等,男和女都是一樣的平等對待,例如總統就是總統,可以是男也可以是女,不需要特別註明這是女總統,因為一但註明了,就有了「總統應該/通常是男人」的色彩了。

「請等待這個社會追上妳們的那一天」亞靜和文芳都是身處制度中,努力為自己人生爭取的人,她們要走的路還很長,但緊記並不是她們走得太前,而是社會走慢了,她們從來沒有做錯過任何事,只是世界錯過了她們的美好。我們都期望像她們的女性,不用每天營營役役配合不公義的事情而活,能夠迎來社會趕上她們步伐的一天。

【NETFLIX】她和她的她 || 解離中尋回失去的回憶與自我

Netflix《她和她的她》(Shards of Her) 影評
Netflix《她和她的她》(Shards of Her) 影評

完整版影評:http://bit.ly/3UO2YrL

林晨曦 (許瑋甯 飾) 是「伯樂顧問管理公司」的獵頭顧問,表面上她事業有成,也有穩定交往的男友李皓明 (李程彬 飾),住在高級公寓,擁有令不少人羨慕的生活,但她臉上淡淡的笑容之下,總是隱藏著心事似的。一場車禍後醒來,她發現自己身處的世界與自己認知的世界完全不同,她回到老家,卻捲入國中老師謝志忠 (陳以文 飾) 在療養院被殺害的案件。一幕幕似曾相識的片段在林晨曦的腦海中閃現⋯⋯

面對抑或逃避問題 並非一道選擇題

「解離」是構成《她和她的她》最重要的鎖匙,也總結了林晨曦的人生,真實的她、解離的她和她想成為的那個她。對於受過重傷的人來說,面對抑或逃避,並非一道選擇題,而是未知的命運。林晨曦的人生解離了,一次又一次的解離,在解離的世界她終於可以修補心裡的傷口,她的身體在別無選擇下選擇了解離去保護她。可是現實中的她還是會痛,還是會恨。因為傷口即使痊癒了,依然會有道疤痕,不知道是用多少時間才能夠撫平。

白鴿象徵自由與和平,但白鴿在林晨曦的家裡出現時,卻象徵林晨曦被囚禁在過去的人生,哪怕人前的她是多麼光鮮亮麗,也沒法抹去羽翼下殘缺不堪的模樣。林晨曦沒有錯,偏偏要背負所有人的錯。即使林晨曦多麼渴望說出真相可以換來公平的待遇,但她等到的仍是社會上不公的黑暗。

怪責受害者文化 對受害人造成二次傷害

「你當時為甚麼不反抗?」成了林晨曦和顏聖華一輩子的枷鎖,一個問句,不但否定了她們是受害者的身份,更將她們放到「被侵犯是活該」的刀鋒上,連她們自己也無法坦然面對自己的內心,亦沒法好好愛人和愛自己。林晨曦一直告訴自己,只是年紀小不懂反抗才會受傷,長大就沒事了,但現實沒有如她所願,當她面對杜駿儒的侵犯時,她反抗了,可是她還是被所有人唾棄。無論她多努力學習和工作,別人在關鍵時刻始終不會相信她,而是相信有社會光環的國中老師和老闆的表弟,因為人都是偏心的。當身邊人質問林晨曦「你當時為甚麼不反抗?」時,她卻可悲得無法反問對方「你為甚麼不願相信我?」。

《她和她的她》說的不單單是性侵的社會議題,而是大眾「怪責受害者」(Blame the Victim) 的文化。受害人要將自己受傷的經歷複述出來已耗用不少勇氣,面對聆聽者的不信任,絕對是對受害人的二次傷害。「為甚麼你⋯⋯」「怎麼你不⋯⋯」來自各方的質疑更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林晨曦學校的處理手法無疑是用地位阻止謝志忠的醜聞發酵,同時也不斷以「沒有人會相信一個國中生的話」來情縮勒索林家,只因在林晨曦傷口灑鹽的代價遠比將謝志忠送辦低,所以林晨曦注定成為被犧牲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