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版影評:https://bit.ly/3OgkUsJ
「對稱大師」韋斯安德遜執導《小行星都市》 大玩藝術畫面
有「對稱大師」之稱的導演韋斯安德遜過去的代表作《布達佩斯大酒店》、《犬之島》等都帶有濃厚的個人色彩,今年執導的新作《小行星都市》,同樣大玩導演最愛的對稱畫面藝術及粉色濾鏡元素,並加上「戲中戲」的舞台劇加電影情節,明顯是走藝術向的一套小品電影,劇情方面則是走比較天馬行空的風格。《小行星都市》繼續走在藝術的尖峰上,觀眾對電影的反應兩極化也是意料之中。
小行星都市被封城 暗示疫情肆虐的生活
由年度「天文觀察活動」到外星人襲地球,非常天馬行空的情節,亦沒有科幻的逼真包裝,雖然看起來有點突兀,但其實暗示了過去幾年疫情肆虐全球的生活。天文觀察活動是個傳統,也是部份人生活的一部份,大家前往小鎮參與活動未必出於甚麼偉大的意義,可能只是一個「巧合」、一次「應該」,或者一場「緣份」,就像疫情前的生活,可能我們習慣了原有的生活,習慣了很多「不是必然卻以為是必然」的生活。結果外星人突然來襲而導致小鎮被封,就像疫情驟來而實施的「封城」、「封關」措施,生活受限、原來的計劃被打亂,鎮內鎮外的人民都要在慌亂之中重新找回生活的節奏。
小孩子的簡單讓生活充滿希望 大人的憂慮令生命變得灰暗
不著邊際的劇情發展是我看完《小行星都市》後的感覺,但故事裡小孩與大人不同的思考方式卻令我難忘。家長與學生一起參加天文觀察活動,小孩們的小發明雖沒甚麼邏輯可言,但正正因為他們甚麼都會試,所以可以創造未來屬於他們的道路,而且對他們來說,對生活沒太多悲傷和擔心,反而會有更多的可能性,而身為大人的家長們,會為子女難教而抑鬱,會為封城而擔心,會為生離死別而盛載太多的悲傷,結果大人們都將自己困在艱苦與憂傷之中。相比之下,小孩子的簡單讓生活充滿希望,大人的憂慮令生命變得灰暗。人生的歷練本應是令人變得更堅強,結果卻成為窒礙自己腳步的負擔,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