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Netflix《超級英雄之路》|| 普通人都可成為超級英雄

超級英雄之路 How I Became a Super Hero 影評
超級英雄之路 How I Became a Super Hero 影評

完整版影評:https://bit.ly/3zvNmOt

2020年疫情爆發,令不少超級英雄電影都延期開拍及上映,導致去年幾乎沒有超級英雄電影上映,今年一系列的超級英雄電影終於陸續回歸!法式超級英雄電影《超級英雄之路》(How I Became a Super Hero) 最近也在Netflix上線了。有別於我們常看的美式超級英雄,《超級英雄之路》走的是比較平淡的風格,超級英雄跟普通人分別不大,都是努力地生活,沒有很多翻天覆地的英雄式對戰,而是偏向科幻片,文戲較多,而且也更寫實,例如男主角莫羅無法將超能力控制自如,令他不敢再運用他的超能力。

每個人都可能是超級英雄

《超級英雄之路》的故事背景發生在人類和超級英雄共存的世界,甚至有超級英雄名冊這回事。一個獨來獨往的警察莫羅為了阻止一樁意圖竊取各式超能力的邪惡計畫,而與兩位前「皇家小隊」的成員再次攜手合作。莫羅在查案途中意外發現自己擁有令物體懸浮的超能力,可惜一次行動中因無法控制自己的超能力,而令「皇家小隊」其中一位成員死亡,導致他頹廢了十年。沒想到十年後,因為有人利用人體實驗竊取超能力的計畫,而激發起莫羅的鬥心,更在人質的生死關頭時喚起他強化的超能力,被人民推崇為新一位超級英雄「泰坦」,正式踏上超級英雄之路。

每個人都可能潛藏著連自己都不知道的超能力,或者,只是等待一個被激活的時機。

【影評】黑寡婦 || 前傳故事揭黑寡婦身世之謎

黑寡婦 Black Widow 影評
黑寡婦 Black Widow 影評

完整版影評:https://bit.ly/3ed2E2e

《黑寡婦》引領觀眾走入Marvel電影宇宙的第四階段,《黑寡婦》的時間線定在《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後及《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前,以及娜塔莎及妹妹葉蓮娜 Yelena (科倫絲佩芝 飾演) 的兒時階段。由於黑寡婦娜塔莎已於終局之戰犧牲,所以這可算是娜塔莎第一次和最後一次獨自擔崗的MARVEL電影,不過即使隨娜塔莎的離去,黑寡婦仍然會在復仇者聯盟出現,因娜塔莎的妹葉蓮娜已經登場,加上葉蓮娜亮麗的表現,相信很大機會肩負起黑寡婦的戰鬥精神,成為新一代黑寡婦,為目標而奮戰到底!

要撐起一套獨立電影並不客易,黑寡婦是唯一沒有超能力和超強武器的超級英雄,這無疑會大大降低了《黑寡婦》的可看性,事實上娜塔莎和葉蓮娜在面對通輯和追捕時都只能以間諜特訓所學到的技巧逃亡,頂多用槍對付敵人,能力上明顯與其他超級英雄有落差,使得電影有近1/3的時間都是看著娜塔莎和葉蓮娜在逃跑,更有點似「成龍式警匪片」的感覺,令《黑寡婦》有別於其他MARVEL電影,沒有精彩絕倫的戰鬥,而是一套很人性化的動作片。幸好《黑寡婦》在娜塔莎的內心刻劃上處理得不錯,令電影後半部份變得引人入勝,尤其是安排了娜塔莎與葉蓮娜,以及重遇養父養母後的聚餐,令觀眾可以更加了解黑寡婦的內心世界。

不同的背景和角色設定使黑寡婦擁有與其他超級英雄不同的心態。其他超級英雄因擁有超能力,彷彿保衞地球是他們的天職,然而黑寡婦加入復仇者聯盟或者只是單純地出於想保護自己所愛的人 — 由原生家庭的家人,到後來被她當成家人的復仇者聯盟成員,這也算是圓滿了終局之戰的劇情,明白為甚麼她不加思索便決定犧牲自己,因為聯盟內的每位成員都填補了她內心缺少了的一塊。

【影評】薩克薛達之正義聯盟導演剪輯版 || 重新定義超人之死

《薩克薛達之正義聯盟導演版》(Zack Snyder's Justice League) 影評
《薩克薛達之正義聯盟導演版》(Zack Snyder’s Justice League) 影評

完整版影評:https://bit.ly/3VvKnjE

原導演薩克薛達 重新剪輯《正義聯盟》

《正義聯盟》在2017年上映前被譽為年度矚目的超級英雄電影,亦令一眾DC迷引頸以待,可惜「雷聲大 雨點小」,電影耗資3億美元拍攝,全球票房卻只得6.5億美元,而觀眾對電影的評價亦好壞參半,對華納兄弟可算是慘敗之作。

《薩克薛達之正義聯盟》講述超人死後,蝙蝠俠下定決心不讓他白白犧牲,於是與神力女超人組成超能團隊,希望阻止災難發生,保護全世界。沒想到情況比預期更困難,每位團隊成員都必須先面對並克服一直以來令他們裹足不前的困擾,最終凝聚彼此的力量,組成一個前所未見的英雄聯盟。如今,蝙蝠俠、神力女超人、水行俠、鋼骨以及閃電俠必須阻止荒原狼、達克賽德以及狄薩德的邪惡計劃,拯救地球。

雙倍片長 細緻刻劃人物性格

「導演版」與原版最大的分別毫無疑問是片長,前者片長足足有四小時,後者則只有兩小時,足足相差一倍的時間。《正義聯盟》集合了蝙幅俠、超人、水行俠、神力女超人、閃電俠、鋼骨等多個DC的超級英雄,一如所有超級英雄系列的電影,超級英雄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要說得清楚就不得不花上很長的片幅去解釋,這也是原版最大的弊病 — 片長不足,無法刻劃出人物性格和交代清楚龐大故事體系的細節,令電影變得零碎、不夠緊湊。

「導演版」在這方面無疑是優勝的,例如補充了閃電俠與其他超級英雄的關係和逆轉時間的能力,以及將鋼骨由沒有太大記憶點的角色提升至核心位置(這也是薩克薛達的原意)。雖然「導演版」圓滿了故事情節,也讓角色性格更加立體,但無可否認,片長對觀眾來說是吃力的,尤其是對非DC迷的觀眾來說,要乖乖地坐四個小時不難,但要連續接收電影龐大的信息量和多重關係,就不容易了,即使有中場休息也超累的。(對上一次看這麼長的電影是接近三小時的《雲圖》,看完也是超級累的)

對超人之死有不同的解讀

兩個版本均以超人的死作開場,但卻有不同的解讀,原版以超人為整個DC英雄聯盟的核心,因為超人的死才引起邪惡勢力的入侵,其他人必須聯合起來保護地球;而導演版明顯想告訴觀眾,每位超級英雄都有能力保護地球,沒有哪個比較重要,哪個比較不重要之分,而且邪惡勢力會侵襲地球是源於他們內心的暗黑性格,與超人之死沒有因果關係,也就是說即使超人沒有死去,荒原狼、達克賽德及狄薩德依然會攻擊地球。

超級英雄系列本身已經充滿英雄主義的象徵,如果把超人放在比其他超級英雄高一等的位置,未免有種太小圈子的感覺,也令其他超級英雄顯得有點廢吧?而且電影也不再是「正義聯盟」,只是「超人系列」了。因此,薩克薛達想表達對正義聯盟內每位超級英雄的肯定和一視同仁,世界不是沒有了超人就絕望,還有其他超級英雄繼續保衛地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