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本日公休 || 不是因為有關係才去關心對方 而是因為關心而建立出關係

《本日公休》(Day Off) 影評
《本日公休》(Day Off) 影評

完整版影評:https://bit.ly/45GTcO2

《本日公休》導演母親理髮店為藍本 道出人與人之間奇妙的關係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很多種,血緣關係、姻親關係、鄰里關係、前度關係,可以很親近,也可以很疏離。台灣導演傅天余將母親和自己的故事拍成電影《本日公休》,以母親經營四十多年的台式家庭理髮店為藍本,道出人與人之間奇妙的關係。母親阿蕊一角邀請到金馬影后陸小芬復出演繹,與實力派演員傅孟柏、方志友、施名帥與陳庭妮攜手演活台式家庭的兩三事。

不是因為有關係才去關心對方 而是因為關心而建立出關係

人們都說頭髮是三千煩惱絲,而剪頭髮的地方也越來越多選擇,10分鐘速剪店、韓式髮廊、高級salon,有幾多人還會選擇懷舊的台式家庭理髮店 (或者像香港的上海理髮店) 呢?講求速度和效率的人不會,追求潮流造型的人不會,享受尊貴服務與產品的人都不會,只有喜歡慢活、願意放慢腳步、重視人情味的人會光顧舊式理髮店。同樣,唯有重視關係的人才願意一直守住舊式的理髮店。一個幫自己剪了幾十年頭髮的阿姨,看著自己長大,看著自己出社會,看著自己組織家庭,就像陪在身邊很親近的長輩或朋友,每次剪髮彷如一次聚舊。

阿蕊一個人開車,從台中到彰化,兩個地方在台灣來說並沒有很遠,但一個理髮阿姨並沒有義務要開車上門幫老顧客剪髮,阿蕊的堅持除了是對剪髮專業的執著,也是對關係的尊重,不一定每次都要客人上門找她,她也可以為客人而上門。真正的尊重,是互相,而非單向的。阿蕊一直追求和享受的是互相往來的關係,這也是她跟前女婿阿川 (傅孟柏 飾) 與阿玲離婚後還保持聯絡的原因,她在阿川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人與人之間,不是因為有關係才去關心對方,而是因為關心,所以建立出關係。

專注做一件事才能夠做到最好

阿蕊對自己開車去彰化這件事原本還不是很有信心,其實只要她開口,是可以找到其他人載她去彰化的,但她大半生都在教導子女,花時間專注做一件事才能夠做到最好,她花了大半生時間用心為每個客人剪髮,所以她也可以花一天的時間專注開車到彰化。那份堅定的心態是阿蕊的精神支柱,因為她深信只有願意用心、專注,才能夠把事情妥妥當當地完成,也可見她是個以身作則的母親,以身教為子女作最好的示範。

【影評】12日 || 血淋淋的社會實況

《12日》(Twelve Days) 影評
《12日》(Twelve Days) 影評

完整版影評:https://bit.ly/3nMMHI8

不符合現世理想婚姻的條件 卻是血淋淋的社會實況

《12夜》創造了流行文化中一個經典的愛情觀,因此很多觀眾都對《12日》充滿期待,然而當年敢愛敢恨的Jeanie,變成今日受盡委屈也離不開丈夫的Jeanie,令很多人都大跌眼鏡,認為導演在女人早已可以獨當一面的2023年,還要將Jeanie塑造成離不開丈夫、放不低安穩生活的家庭主婦,同時將Simon黑化成大男人主義,對妻子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丈夫形象是不合時宜的。

無可否認,Jeanie與Simon呈現出來的婚姻狀態是很傳統的「男尊女卑」,未必是現今世代認同的理想婚姻,但理想與現實從來並非一樣,而且《12日》不一定要將大家渴望的愛情故事說出來,也可以是表達真實在發生但大家不願看見的婚姻生活娓娓道來。電影可以打造烏托邦的世界滿足觀眾的心靈,亦可以血淋淋地撕開社會實況給大家看,事實上社會存在很多不美滿的婚姻,同時男女主角即使過得不快樂也繼續糾纏下去,就像Jeanie和Simon一樣。

紅綠之間 是愛情與習慣在婚姻中的對立

雖然《12日》訴說的愛情故事並不浪漫,但我很喜歡劇中穿插出現的紅色和綠色,從紅綠燈、女主角的衣服、手袋,到時鐘酒店和城市街景的紅光和綠光,都暗示了愛情與習慣在婚姻中的對立。Jeanie新婚時為Simon晚了回家吃飯而生氣的橙紅吊帶裙、Jeanie因為維修師傅到訪而放棄離家出走的念頭時穿著的綠色長裙、Simon勸Jeanie回家時Jeanie穿著的紅綠色毛衣和紅色圍巾、Jeanie幫Simon交舊屋鎖匙給經紀時的大紅色高踭鞋和手袋,反映著Jeanie的內心掙扎,由著緊,到妥協,再變成執著,每次的轉變都在磨蝕愛情的份量。

隔在Jeanie和Simon之中,不是第三者,也不是紅綠燈,而是Simon從來不曾回頭望過Jeanie一眼,沒有關心過Jeanie有沒有跟上他,也沒有理會過Jeanie能否跟上他。婚姻和戀愛的確是兩回事,習慣可能會使人減少對浪漫的追求,但關心和關注是每段關係的維生素,當兩人失去互相關心的能力,卻因為習慣而離不開彼此,終會跌入愛情輪迴,直到油盡燈枯的一天。

【影評】命案 || 運雖沒法選擇 但可以選擇怎樣過生活

《命案》(Mad Fate) 影評
《命案》(Mad Fate) 影評

完整版文章:https://bit.ly/3LD44Ep

《命案》從一宗命案引發一場對抗宿命的革命

「一切皆是命,半點不由人」究竟人生應該要順應天意,抑或人定勝天?由導演鄭保瑞執導,林家棟、楊樂文、吳廷燁、伍詠詩、陳湛文主演的港產片《命案》,成為第73屆柏林影展特別展映的電影以及香港國際電影節2023開幕電影,以命運引起的命案為電影主軸,展開一場人性與人生意義的探討,以及對抗宿命的革命。

命理大師透過拯救別人來拯救自己的人生

命運真的能夠被改變嗎?與其說是改命,不如說是拯救自己吧。人們想改命,往往是因為已經發生或將會發生不好的事情,為了避開不好的事情才會想改命,總不會因為發生了好的事情而想改命的,而命理大師的人生,正正各訴觀眾,他拚命想為美美姐及茶餐廳太子爺改命,其實是透過拯救別人來拯救自己的人生。

天生我材必有用,有些人的人生,未必過得好,但他們可能成就了其他人的幸福。有人會說像命理大師這種能夠參透天機的人,他的生命其實背負著沉重的包袱,他預知一些事情,不能明言,但彷彿又有提醒眾人的責任。命理大師的瘋狂是因為過去的執念而來,他要自救,必先救別人。當他能夠從拯救別人的過程中解放自己的過去,他自己才可得到真正的救贖。

命運雖沒法選擇 但可以選擇怎樣過生活

宿命,或者是不容被改寫,但是誰說命運只得單行道,不能是多線道呢?每個人的終點即使早已被安排,但命運的道路上還是有很多條,途中會遇上不同的景致,有不同的速度,有順流有逆流。這些不盡相同的歷練,會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可能會停留在不甘心,可能會大徹大悟,面對相同的終點線時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其實,命運雖沒法選擇,但可以選擇怎樣過生活,這就是人生的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