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給十九歲的我 || 站在夢想面前 你還是當初的你嗎?

《給十九歲的我》(To My Nineteen Year Old Self) 影評
《給十九歲的我》(To My Nineteen Year Old Self) 影評

完整版影評:http://bit.ly/3IZoCWY

《給十九歲的我》屬於香港人的成長共鳴

九歲的我,對於十九歲有無限的想像,覺得成年後一定可以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哪怕還沒有甚麼確切的夢想,反正長大就好了。廿九歲的我,對於十九歲同樣有無數的想像,想像如果重來一遍,現在的生活或者會變得不一樣,哪怕世上沒有如果,依然想回到還沒有長大的那一年。三十九歲的我,或者會慢慢放下對十九歲的執念,但忘不了成長帶來的好與不好。這是我看完《給十九歲的我》的感受。

也許每個人的經歷和人生不盡相同,但看完《給十九歲的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十九歲或者更早以前的自己。你不必是英華校友或師生,只要你是香港人,只要你經歷過十九歲的人生,你都會從《給十九歲的我》找到共鳴。

女孩們暴風式長大 卻在夢想面前躊躇

暴風,風速快,風力大。《給十九歲的的》的主人翁面對著急促而猛烈的成長步伐,強迫接受,勉強適應,是她們幾乎唯一的選擇。其實每一個香港人在動盪的世界中,又何嘗不是跟她們一樣呢?女孩曾經擁有過夢想,想參選香港小姐,但最後忍著淚在機場與親友道別,不捨卻沒有不甘,畢竟環境和人的心境都會隨時間流走而改變。女孩曾經努力追趕著夢想,想成為單車運動員,但要在「只有世界第一才會被看得見」的香港當上職業運動員,談何容易?誰也無法保證這個選擇是不是對的,連自己也動搖了,追夢的路彷彿已到了盡頭。

站在夢想面前 你還是當初的你嗎?

《給十九歲的我》留下了時代的永恆片段,但沒法改變已經出現了的變化。年輕人是社會的一面鏡,映照出社會未來的模樣。年輕人看似有無數的可能,但她們其實也不過是按照環境揉捏出來的形狀成長,年輕再多的反叛,最後也抵不過社會的壓力。《給十九歲的我》看到女孩們成長時的困惑,十年後的今天,社會新鮮人何嘗不是同樣困惑?站在夢想面前,在選擇堅持還是放棄之前,或者應該想一想,一直追趕著的夢想,還是不是當初渴望的夢想?你,還是當初的你嗎?

【NETFLIX】二十五,二十一 || 與青春道別之前的動人金句

二十五,二十一 Twenty-Five, Twenty-One 影評
二十五,二十一 Twenty-Five, Twenty-One 影評

完整版影評:https://bit.ly/3w1kvBv

年輕時,我們可能會對將來有無限幻想、或對當下有各種的不滿,我們不停創造回憶的同時會犯錯和遇上挫折,這就是成長。長大後回望這些青春片段,感覺既遠又近,然而我們都心知有些情感和自我已經回不了過去,與青春道別之前,就讓Netflix韓劇《二十五,二十一》中的金句,好好回味青春萬歲的滋味吧。

「至少得讓別人看見我有在做點什麼吧」

證明自己,好像是每個人於青春期都會經歷的事情。大人們無法接受孩子沒夢想沒成就,所以孩子也迫著自己長大,在迷失之中慢慢尋找自己的路向。

「我覺得人生很無趣,因為無趣,所以才會故意製造樂趣」

大人面對孩子的行為總有很多的不解,因為大人的世界被迫理性,而孩子的世界是放肆地感性,可以為了乏味的人生而故意製造樂趣,哪怕只是一次也好。

「你們拍的照片一副那一刻會直到永遠似的」

小時候甚麼都覺得可以永恆不變的,開心是永遠,難過也是永遠,所以很輕易就說出一輩子的承諾。長大後明白沒有甚麼人和事可以永恆不變,就連照片都會有褪色的一天。但至少,青春當下曾經以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也是件美事。

「放棄也是一種挑戰」

由喜歡到厭棄,比起面對別人的失望,更難面對的是自己的內心。睿知放棄劍擊、高宥琳放棄代表韓國出賽、白易辰和羅希度要放開對方,對他們來說,放棄不是為了逃避,反而是面對自己內心的挑戰。放棄,比堅持需要更大的意志。

「我們都沒錯」

青春,是恣意追逐愛情和友情的年紀,白易辰和羅希度的愛情沒法開花結果,並不是他們的錯,只是太愛了,過多的抱歉、愧疚和期待壓在這份愛情上,沉重得令人無法承受下去。

「連我都不相信自己的時候,我相信著相信我的你」

學生時代擁有的信任,是人生中最純粹、無雜質的信任,也是賜予給成長的最大力量。

「只要和你在一起,即使一無所有,也彷彿擁有了一切」

那個隨便能說出永遠的年紀,很容易被滿足,簡單的快樂已彷彿擁有了一切。

【影評】熊抱青春記 || 我們都曾經歷過的成長共鳴

熊抱青春記 Turning Red 影評
熊抱青春記 Turning Red 影評

完整版影評: https://bit.ly/3il8nor

《熊抱青春記》成長共鳴1:小時候總以為自己長大了

13歲,由小學升到中學、法律上開始可以承擔部份責任、某些宗教視為成人禮的年紀、身體會出現成長的變化,小時候經歷這些改變,總以為自己長大了,開始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所以對大人將自己標籤成「反叛期的小孩」嗤之以鼻。13歲的美美也是如此,即使她努力地飾演媽媽眼中的乖乖女,但她心底並不認同媽媽對她的管教,她覺得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想要甚麼和需要甚麼,然後會揀到最適合自己的路。

無論成長路上遇上多少波折,快樂抑或不快樂,和家人的關係好不好都好,當你經歷多了,20歲、30歲、40歲時再回望13歲的自己,便會明白哪怕當時的自己有多成熟,在人生路上也不過仍是個幼稚的小傢伙而已,那種長大,只是一種自以為的長大。

《熊抱青春記》成長共鳴2:擁有一個令你砰然心動的偶像

相信絕大部份女生,跟愛情的初接觸都是由擁有一個令你砰然心動的偶像開始。還未有機會跟偶像見面但早已背熟他的所有演出作品、生平故事、訪問內容和工作行程,遙遠的距離也無阻這份「初戀」的發展,腦補出來的夢幻約會情節令未嘗戀愛滋味的少女們甜在心頭,演唱會上能跟偶像身處同一空間就覺得自己是童話中的女主角 (一定會當其他粉絲不存在或是佈景板)。美美與4*Town (或者便利店哥哥) 的「愛情故事」雖然是幻想出來的,但那份砰然心動卻是千真萬確的,甚至可能比起人生往後的愛情更純粹和甜蜜!

《熊抱青春記》成長共鳴3:每個人心底都住了一頭野獸

別人認識我們的是外在性格,而外在性格是我們選擇呈現於人前的模樣,是不是代表我們的全部?不一定。有某些面貌,是我們不願讓別人看見的,也有可能是家庭和社會不容許我們展現的。美美迷男團4*Town,喜歡媽媽無法接受的「嘈吵」音樂,會利用小熊貓賺錢買演唱會門票,外向活潑的她為了迎合媽媽對她的期望,她會放棄跟死黨唱K的約會,以最文靜的一面與媽媽一起經營祠堂,即使在小熊貓暴走的時候,她也曾抑壓自己內心,盡力做一個媽媽期待的乖女兒。

美美說過,每個人心底都住了一頭野獸,有些人可能回家就會釋放這頭野獸出來,但有些人甚至一輩子都不願意接受和面對自己內心的野獸。美美選擇與小熊貓共存,因為這是屬於她的一部份,封印了小熊貓可能會令她的生活變得比較簡單,但她的內心會從此缺失了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