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Barbie芭比 || 獨立自主愛自己!

《Barbie芭比》(Barbie) 影評
《Barbie芭比》(Barbie) 影評

完整版影評:https://bit.ly/478fvwD

真人版電影《Barbie芭比》走進極致夢幻的粉紅泡泡

Barbie公仔自五十年代出現在玩具市場後,幾十年來都佔據兒童玩具界的C位,無論你有沒有玩過Barbie公仔,男生女生都一定認識它,直到電子玩具普及,Barbie公仔跟很多實體玩具過去十幾年銷量急劇下滑,但Barbie的形象至今仍然深入民心,而今次真人版電影《Barbie芭比》於全球上映,相信會讓Barbie公仔再次紅起來,尤其是Barbie世界極致統一的「Barbie Pink」風格,美得就算不是粉紅控都會覺得賞心悅目。

為「物化女性」標籤平反 Barbie獨立自主愛自己

Barbie公仔是小女孩的玩具,《Barbie芭比》卻是給大人看的電影。由於玲瓏浮凸的身材、精緻的妝容和華麗的衣飾,Barbie公仔的完美外表曾被人認為有物化女性的意味,Barbie也被形容成只愛購物和打扮的蠢女子。今次《Barbie芭比》絕對是要為Barbie來個大平反,在Barbie世界,Barbie雖然喜歡派對和歌舞,但她們每個人也有自己的專業、身份和成就,並不是沒腦子的女人,而是有能力去選擇自己人生的獨立女性。Barbie可以是任何想像得到的模樣,唯獨不是Ken的附屬品。

即使後來發生了Ken的「叛變」,Barbie亦勸Ken要愛自己、認同自己,不要只為爭取她的目光而活,他該為自己而活。比起活在別人的目光下,Barbie明白每個人 (甚至每個公仔) 都應找到自己的價值 — 你是Barbie、她、她、她都是Barbie,但各自有著不同的美,各自在不同的位置上散發著自身的光芒。

從個人出發 追求平權或是大世界出路

除了Barbie出現身份認同的危機,Ken的內心也有缺失。Ken每天努力討好Barbie、哄Barbie笑,要在其他Ken面前突顯自己,只為爭取到Barbie的愛,因為Barbie代表了母系社會的權力與地位的象徵,得到Barbie的垂青是Ken認為的成就,若不被Barbie重視,自己便甚麼都不是了。這樣的Ken來到父系社會為主的現實世界,大開眼戒,並將這一套搬回Barbie世界,打造新的Ken世界,讓一眾Barbie臣服成他們的女僕、家庭主婦、情人。父系與母系社會撞在一起,並非要比較哪種模式好,反而突顯了各走極端的壞處,追求平權或者才是大世界的出路。

【影評】小行星都市 || 濾鏡背後隱藏的人生意義

《小行星都市》(Asteroid City) 影評
《小行星都市》(Asteroid City) 影評

完整版影評:https://bit.ly/3OgkUsJ

「對稱大師」韋斯安德遜執導《小行星都市》 大玩藝術畫面

有「對稱大師」之稱的導演韋斯安德遜過去的代表作《布達佩斯大酒店》、《犬之島》等都帶有濃厚的個人色彩,今年執導的新作《小行星都市》,同樣大玩導演最愛的對稱畫面藝術及粉色濾鏡元素,並加上「戲中戲」的舞台劇加電影情節,明顯是走藝術向的一套小品電影,劇情方面則是走比較天馬行空的風格。《小行星都市》繼續走在藝術的尖峰上,觀眾對電影的反應兩極化也是意料之中。

小行星都市被封城 暗示疫情肆虐的生活

由年度「天文觀察活動」到外星人襲地球,非常天馬行空的情節,亦沒有科幻的逼真包裝,雖然看起來有點突兀,但其實暗示了過去幾年疫情肆虐全球的生活。天文觀察活動是個傳統,也是部份人生活的一部份,大家前往小鎮參與活動未必出於甚麼偉大的意義,可能只是一個「巧合」、一次「應該」,或者一場「緣份」,就像疫情前的生活,可能我們習慣了原有的生活,習慣了很多「不是必然卻以為是必然」的生活。結果外星人突然來襲而導致小鎮被封,就像疫情驟來而實施的「封城」、「封關」措施,生活受限、原來的計劃被打亂,鎮內鎮外的人民都要在慌亂之中重新找回生活的節奏。

小孩子的簡單讓生活充滿希望 大人的憂慮令生命變得灰暗

不著邊際的劇情發展是我看完《小行星都市》後的感覺,但故事裡小孩與大人不同的思考方式卻令我難忘。家長與學生一起參加天文觀察活動,小孩們的小發明雖沒甚麼邏輯可言,但正正因為他們甚麼都會試,所以可以創造未來屬於他們的道路,而且對他們來說,對生活沒太多悲傷和擔心,反而會有更多的可能性,而身為大人的家長們,會為子女難教而抑鬱,會為封城而擔心,會為生離死別而盛載太多的悲傷,結果大人們都將自己困在艱苦與憂傷之中。相比之下,小孩子的簡單讓生活充滿希望,大人的憂慮令生命變得灰暗。人生的歷練本應是令人變得更堅強,結果卻成為窒礙自己腳步的負擔,是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

【NETFLIX】驚天營救2 || 不可錯過的連場激戰

NETFLIX《驚天營救 2》(Extraction 2) 影評
NETFLIX《驚天營救 2》(Extraction 2) 影評

完整版影評:https://bit.ly/3KmbCKJ

「雷神」基斯咸士禾夫去年年底因健康理由宣佈暫停影視工作後,最新作品《驚天營救2》(Extraction 2) 早前在Netflix上架了。現實中的基斯咸士禾夫要暫時停下來休養,但電影《驚天營救 2》中飾演的泰勒雷克跟前作《驚天營救》一樣激戰連場,作為僱傭兵的他,為了救人而無法停下腳步。

《驚天營救2》看點一:「雷神」基斯咸士禾夫天生的英雄格

僱傭兵與納加錫強強對壘,從軍火武器到飆車技術,再到埋身肉搏的打鬥,連場激戰是《驚天營救 2》最大的看點。「雷神」基斯咸士禾夫果然就是天生的英雄格,看他的打鬥場面總是令人看到緊張萬分,看他用任何武器都駕馭得很完美,完全不像是在演戲,因為所有搏鬥場面都太真實了﹐例如他用機關槍近距離擊倒敵人的直昇機、在高樓的簷蓬徒手與敵人搏鬥,都替他肉緊、替他痛。

《驚天營救2》看點二:超緊張的連場激戰

《驚天營救 2》作為一套典型的動作片,每段激戰都毫無冷場,而且有好幾幕相信會令每位觀眾屏息靜氣地欣賞,包括監獄營救那段21分鐘無間斷打鬥和追逐,和教堂的單挑獨鬥,都有種「眼睛忙不過來」的感覺,既要看著泰勒雷克怎樣閃避敵方的攻擊,又不能錯過角色臉上的表情,《驚天營救 2》絕對令人目不暇給。

《驚天營救2》看點三:兩段看似不同卻很相似的父子情

雖然父子情在《驚天營救 2》的著墨不多,但在電影中也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山卓將逃走路線和安全屋的位置洩露給伯父祖拉布知道,因為他崇拜父親和納加錫,他不相信母親所說的,父親和納加錫一直控制著他們全家。雖然因為山卓而令是次的營救任務變得困難重重,但一切也是源於他對父親的敬愛和信任,他眼中的父親就是他生命中的英雄。同樣地,泰勒雷克的兒子病逝前也是如此敬愛泰勒雷克,即使父親沒法陪伴在病榻旁,但知道父親是為了打仗、拯救在戰亂受苦的人,他心裡是多麼崇拜父親的勇敢。也許,泰勒雷克和大衛看似是一忠一奸的人物,但他們在兒子的心裡卻是同樣的偉大與勇敢,成就兩段看似不同卻很相似的父子情。

《驚天營救 2》看點四:營救任務背後的心靈救贖

昏迷多年,僥倖生還的泰勒雷克本想退下火線隱居,偏偏因為任務要營救的是前妻的家人,勾起他內心對於無法陪伴兒子行完人生最後一程的遺憾,所以毅然決定接下任務。泰勒雷克除了想為前妻保護她的家人,更重要是他希望盡力讓自己內心得到救贖,感覺就是要彌補內心的缺口。妮可很意外泰勒雷克事前沒跟她坦白任務中的人質是他認識的人,但或者連泰勒雷克也不知道該怎麼去解釋心裡的缺口,正因為在意,才不易說得清楚。不知道《驚天營救 3》的任務,會不會是妮可對弟弟亞茲英勇犧牲的心靈救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