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光年正傳 || 隱藏的4大人生道理

光年正傳 Lightyear 影評
光年正傳 Lightyear 影評

完整版影評:https://bit.ly/3y95IXG

彼思動畫每次的作品都隱藏了發人深省的對白和道理,《光年正傳》也不例外,當太空戰士們面臨無法返回地球的危機時,更能領悟出人生的真諦。

《光年正傳》的人生道理1:「一整年的工作只為了這4分鐘的飛行」(A year of work for a four-minute flight.)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句話大家都一定聽過,但有幾多人可以堅持到上台的一刻?又有幾多人可以像巴斯光年般用一年的時間去準備下一次的飛行?成功沒有捷徑,堅持不懈,永遠是通往成功唯一的路。

《光年正傳》的人生道理2:「如果錯過了怎麼辦?那就別錯過吧」(What if I miss? Don’t miss.)

每次試飛,星球都過了兩年,對太空戰士們來說是一段不短的時間。究竟應該繼續試飛,抑或聽天由命?人之所以會在抉擇面前猶豫,說到底是害怕選錯,但猶豫的時間越長,反而會錯過得越多。人生匆匆,與其擔心錯過,那就別讓自己錯過吧!

《光年正傳》的人生道理3:「有一天你會遇到一些你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而你還是會去做。」(One day you’re going to come up against something you don’t think you can do, and then you’re going to do it.)

未必每個人都有勇氣去嘗試做我們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往往會令我們發掘自己更多的潛質和可能性。

《光年正傳》的人生道理4:「你不需要拯救我們,你只需要加入我們」(You don’t need to save us, you need to join us.)

「團隊」是《光年正傳》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訊息,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但不要緊,因為集合大家的力量,就可以組成一個完美的團隊。無論是回家,還是創造一個新的家園,只要團結起來便可完成任務。團隊,需要一位隊長帶領大家前行,但不需要一個「救世主」承擔起「拯救眾人」的責任,因為大家一起付出才是真正的團隊。

【6套母親節必看電影】她不僅僅是我的媽媽,她還是她自己!

母親節必看電影
母親節必看電影

完整版文章:https://bit.ly/3vSH9ND

母親節必看電影1:《熊抱青春記》(觀看平台:Disney+

成長,就是一趟認識自我的旅程。青春期的孩子還未完全了解自己想要甚麼,但又總是心急想證明自己,往往讓父母看得焦急,他們的緊張隨時成為與孩子之間的一道高牆。

「你飛得越高,我越為你自豪。」美美的媽媽也曾因為小熊貓而迷失過,所以她害怕美美步她的後塵而心急將美美的小熊貓封印,最後她決定讓美美自己選擇把小熊貓留下來,是因為她看見美美長大了,美美不是為了跟她對抗,而是真心找到與小熊貓共存的方法。封印本來是因為自己無法控制小熊貓,既然美美可以與小熊貓共存,封印已經變得不再重要了。媽媽對女兒的期望,其實不是女兒考試有沒有拿到100分,而是女兒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

母親節必看電影2:《媽媽的神奇小子》(觀看平台:Netflix)

以「神奇小子」蘇樺偉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媽媽的神奇小子》,感動大半的香港人,表面是敍述蘇樺偉從小時候連行路都不便到長大後為港增光奪得殘奧金牌的勵志故事,但相信看過這套電影的人都會認同,電影更像是《神奇小子的媽媽》— 是在說蘇媽媽為兒子、為家庭負出的奮鬥故事。

「你不是一個普通人,那就做一個不普通的人。」兒子大病後面對的是終生的殘障,沒有人會比媽媽更難受,那是十月懷胎生下來的孩子,她自責同時要肩負起全力照顧兒子的責任。在蘇樺偉成為神奇小子之前,蘇媽媽必須強迫自己成為一個神奇媽媽,才可以引領兒子走上一條對他未來而言比較易行的路。母親對兒子的愛,在蘇媽媽身上表露無遺。

母親節必看電影3:《瀑布》(觀看平台:Netflix)

母親這個身份,總讓人聯想到堅強、無私、偉大,這當然是真的,可是過多的美化,對不少媽媽來說反而是種壓力,要獨自承受所有脆弱和傷痛,不能在人前示弱。《瀑布》借新冠肺炎疫情背景,母女二人被迫在家隔離,結果平時被刻意忽略的關係一下子被引爆了,媽媽羅品文亦被診斷出患上思覺失調,女兒小靜突然需要反過來照顧媽媽才有機會站在她的角度出發,原來媽媽堅強的背後,藏著很多令人心痛的事。

「以後不要再問我『妳還好嗎,我會想辦法好起來的』。」康復中的媽媽面對女兒的慰問,只能吐出這句話,是在生病中的一種掙扎,也是身為母親想在女兒面前扛下的一份負擔。一段關係,多站在對方角度看看,結局也許會變得不一樣。

母親節必看電影4:《你好,李煥英》

《你好,李煥英》女主角賈曉玲由2001年意外穿越回到1981年,遇到年輕時的媽媽,並以媽媽表妹的身份跟她一起生活,她想藉由這次的穿越幫媽媽改變她的人生,卻發現媽媽跟她一直認知的媽媽並不一樣。原來,她見到媽媽的堅毅性格並不是天生的,而是「為母則強」,當了母親後才練成的。

「她不僅僅是我的媽媽,她還是她自己。」打從有記憶以來,你對媽媽的印象是甚麼?溫柔的?嚴厲的?一直忙於工作,還是不辭勞苦地照顧家庭?不論你心目中的媽媽是個怎麼的人,有沒有發現都是用「媽媽」的身份去看她?你有沒有想過她結婚前也是個有夢想的小女生?媽媽,在「媽媽」的身份背後,也是她自己。母親節,不只是感謝媽媽的辛勞,或者也該想想讓媽媽做回自己吧。

【影評】熊抱青春記 || 我們都曾經歷過的成長共鳴

熊抱青春記 Turning Red 影評
熊抱青春記 Turning Red 影評

完整版影評: https://bit.ly/3il8nor

《熊抱青春記》成長共鳴1:小時候總以為自己長大了

13歲,由小學升到中學、法律上開始可以承擔部份責任、某些宗教視為成人禮的年紀、身體會出現成長的變化,小時候經歷這些改變,總以為自己長大了,開始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所以對大人將自己標籤成「反叛期的小孩」嗤之以鼻。13歲的美美也是如此,即使她努力地飾演媽媽眼中的乖乖女,但她心底並不認同媽媽對她的管教,她覺得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想要甚麼和需要甚麼,然後會揀到最適合自己的路。

無論成長路上遇上多少波折,快樂抑或不快樂,和家人的關係好不好都好,當你經歷多了,20歲、30歲、40歲時再回望13歲的自己,便會明白哪怕當時的自己有多成熟,在人生路上也不過仍是個幼稚的小傢伙而已,那種長大,只是一種自以為的長大。

《熊抱青春記》成長共鳴2:擁有一個令你砰然心動的偶像

相信絕大部份女生,跟愛情的初接觸都是由擁有一個令你砰然心動的偶像開始。還未有機會跟偶像見面但早已背熟他的所有演出作品、生平故事、訪問內容和工作行程,遙遠的距離也無阻這份「初戀」的發展,腦補出來的夢幻約會情節令未嘗戀愛滋味的少女們甜在心頭,演唱會上能跟偶像身處同一空間就覺得自己是童話中的女主角 (一定會當其他粉絲不存在或是佈景板)。美美與4*Town (或者便利店哥哥) 的「愛情故事」雖然是幻想出來的,但那份砰然心動卻是千真萬確的,甚至可能比起人生往後的愛情更純粹和甜蜜!

《熊抱青春記》成長共鳴3:每個人心底都住了一頭野獸

別人認識我們的是外在性格,而外在性格是我們選擇呈現於人前的模樣,是不是代表我們的全部?不一定。有某些面貌,是我們不願讓別人看見的,也有可能是家庭和社會不容許我們展現的。美美迷男團4*Town,喜歡媽媽無法接受的「嘈吵」音樂,會利用小熊貓賺錢買演唱會門票,外向活潑的她為了迎合媽媽對她的期望,她會放棄跟死黨唱K的約會,以最文靜的一面與媽媽一起經營祠堂,即使在小熊貓暴走的時候,她也曾抑壓自己內心,盡力做一個媽媽期待的乖女兒。

美美說過,每個人心底都住了一頭野獸,有些人可能回家就會釋放這頭野獸出來,但有些人甚至一輩子都不願意接受和面對自己內心的野獸。美美選擇與小熊貓共存,因為這是屬於她的一部份,封印了小熊貓可能會令她的生活變得比較簡單,但她的內心會從此缺失了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