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十年 TEN YEARS.當我們活在一個被扭曲的社會中

最近都在忙,很想東西想寫,卻沒有時間,可是又怕拖得太久會忘了想寫甚麼。今次,唯有簡短地記下《十年》給我的感覺。

若要談拍攝技巧和手法,甚至劇本、鋪排等,就算我不是專業的電影人,都看得出《十年》有太多可以改進的地方。然而,以獨立電影的角度出發,表達的情懷和共鳴是更為重要的,而《十年》正正說出了香港人的恐懼,所以才能獲得這麼多的掌聲。

十年 = 五個角度 x 近年社會上的重大爭議 = 香港的預視?

〈浮瓜〉— 有人為推行國安法製造亂局的假象
全個故事以黑白拍攝的手法是我無法理解的,不知道是否想藉此表達社會的黑暗面,但作為觀眾我就不認同黑白畫面,而且其中一名主角是警訊的「御用歹徒」利沙華亦令整個故事失色了。一來他的演技不算突出,二來他平日的形象太深入民心,要他飾演一個黑社會「撈唔掂」的小嘍囉實在太大落差。故事另有頗多的慢鏡Slow Motion和沒有聲音的片段,我覺得意義不大,亦令節奏被拖慢,所以五個故事中我最不欣賞就是〈浮瓜〉。

〈冬蟬〉— 甚麼是保育?究竟是保存已經失去的記憶,抑或是保存還未消失的感覺?
這是我最喜歡的故事,不停穿插在背景滴答滴答的時鐘聲,徐徐地提醒我們,越來越快的發展步伐,每一秒都在帶走這個城市的回憶,每一秒都有些東西正在消逝。可是,當我們重覆又重覆想將已經失去的東西保存下來的時候,其實我們都不停又不停錯過還未消失的感覺。為一個未亡之人製作標本,看似殘忍,但故事很動人。趁還有光芒的時候留住美好的一刻,總比把零散的碎片拼湊成不完整的記憶好。我們往往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其實我們更應該在一切未成為歷史前留著它,不要讓實在的感覺悄悄消逝。

〈方言〉— 當香港人自己也不再捍衛廣東話時……
很有港台節目的感覺,訴說一個學不好普通話的的士司機「搵食」艱難,只能「見步行步」的故事。「香港人說廣東話也犯法嗎?」這一句話直插不少人的心,廣東話不單是溝通的語言,還是一種文化、象徵。走到國外,說別人的語言是對別人的尊重,走回家鄉,說自己的母語是對自己的尊重。如果不愛自己的家,這個家還有意思嗎?相比被別人入侵,香港人不再捍衛廣東話更為可怕,家已不再是家,猶如親手推自己到邊緣。

〈自焚者〉— 抗爭與犧牲就能爭取想要的自主嗎?
記錄片的表達形式是新鮮的,好像在看一單真實的新聞般,只是略嫌編排比較零碎,有點想倒叙但又太跳線的感覺。加上我不太喜歡自焚的主題,而且對於英國的角色,我仍然有保留,所以在看這個故事時也有扣了點分。

〈本地蛋〉— 身在香港卻不在本地,我們還有生活的空間嗎?
廖啟智智叔的演技真是無得彈,是他演活了小店老闆的無奈、父親的擔心和在狹縫中生存的香港人的堅毅。如果不是他,我相信這個角色不會這樣立體和全面。「香港=本地 VS 本地不是香港」原來在不知不覺間,我們的社會、教育,甚至生存的方式,都為著某些原因而被扭曲了。就算當中有很多矛盾和無法就得通的地方,為了生存,我們都得妥協。明仔最後說的一句話:「連叮噹都禁,傻的嗎?」很有意思,當權的人選擇施行嚴政有他們的原因,縱然我們不喜歡但理解他們的考量,他們「堅離地」,但是少年軍又是為了甚麼而選擇服從?也許,是因為眼前只剩下兩條路,光明正大接受歪理,或者偷偷摸摸堅持真理。無論哪一個選擇都不容易走下去,沒有第三條路的情況下,只能選擇一條比較適合自己的路。

說真的,十年前應該沒有人想像到十年後的今天會是現在的樣子,我亦相信十年後的香港不是此刻的我能夠想像的。不過有一點肯定的是,或者會變好,或者會變差,就是不會不變。世界如是,香港也如是,時間巨輪一直運轉,有些人和事,任憑我們多努力想留住也留不住,只能將可以留低的盡量留低,留到幾多就留幾多。我始終相信,無論在哪個崗位,如果能用心做好份內事,我們會走向更好的未來的。

EMAIL |  IVYRAINY0129@GMAIL.COM
INSTAGRAM | @IVY__RAINY
BLOG | ivyrainy.com
PIXNET | http://ivyrainy.pixnet.net/
YOUTUBE | RAINY ON THE ROAD
紙言 | https://post.shikoto.com/authors/11832-rainy-day

.

#影後有話兒 #影評 #十年 #MOVIE #TENYEARS #FILMCRITICS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