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電影,2019年的今日看到,別有一番感受。為著崇高的理念而「私了」,究竟我們該抱著甚麼心情面對?當對與錯,黑與白,再也分不清楚時,我們到底如何判斷?
《THE EQUALIZER》(叛諜裁判):70分
故事大綱:驍勇善戰的前黑色行動突擊隊員麥可(丹素華盛頓 飾)一心回歸平凡生活,不惜自製死亡假象,打算從此在波士頓隱姓埋名渡餘生。然而其鋤強扶弱的本性並未因此改變,某次為了拯救少女泰莉(嘉兒莫蕊茲 飾),讓麥可惹上極度兇殘的俄國黑幫。在對付黑幫的過程中,麥可心中的正義感被徹底點燃,且一發不可收拾,他決定要挺身而出,以暴制暴,為社會上所有無辜受害者伸張法律無法保障的正義!
.
主角麥可McCall 因為過去工作的緣故,所以懂得很多,身手亦非常好,執行力又非常高。在近乎完美的條件下,似乎他真的很適合當上這個鋤強換弱、見義勇為的主角。當他「私了」俄國黑幫一眾成員,又或是幫同事Jenny奪回母親留給她的戒指,以及用自己的方法幫好友Ralphine家中的薄餅店趕走貪腐的警察,看到這些畫面當然是大快人心,亦覺得他是在做好事。然而,即使他的出發點和初心都是好的,但他身邊的人因為他而受到傷害的話,究竟算不算好心做壞事呢?假如他沒有為Alina出頭,Alina的朋友Mandy可能不會死。假如他沒有挑戰Teddy的話,賣場的一眾同事不會被脅持,Ralphie也不會受到槍傷。
當他還相信公義時,而社會又欠缺公義時,他選擇「私了」就合乎公義嗎?而當私刑能成為公義時,還能如何劃分「公」與「私」?McCall此刻確實是為了幫人,但誰知道他會不會有天變壞而害人?如果大家習慣了「私了」的做法時,還有誰有能力/有權去判斷「私了」背後的動機是好還是壞?整個社會是否從此陷於「私了無限Loop」的情況?太多的不確定,令我不敢認同或否定McCall,只覺得心情特別的沉重。
很多人會說,「私了」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在位者沒有做好他們該做的事情,所以才會由民間自發去執行,把問題解決。但自行了斷又是不是市民該做的事情呢?當我們痛恨別人做得不對時,我們也做了不對的事情,那麼我們是不是也變成了自己痛恨的人?無數的矛盾,要做一個好人,很難。鋤強扶弱又是否真的能幫世界找回平衡?若然我們相信平衡宇宙,我們在改變了這個世界的軌跡時,就能改寫歷史嗎?
有點喜歡電影裡的開場白 —— 人生最重要的兩天,出生的那天,以及找到人生目標的那天。無錯,找到人生目標是太重要了,有了人生目標,生活才會有動力,一切才會些軌道。每人的人生目標都不一樣,目標是大是小並非重點,擁有了方向才是重點。有時,我都會懷疑自己的人生,明明有了人生目標,卻在經歷各種荒謬後而動搖了。看到McCall的堅定,倒是有些羨慕,究竟如何才可以像他般堅定不移地一直走下去?看得出他真的在好好過每一日的生活,但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太懦弱,以為自己變強了,卻在新一波風雨中躊躇起來。「你可以改變世界,做一個你要做的人」,真的可以嗎?看完《The Equalizer》更讓我陷入一輪苦思。
電影還有續集,但我想要隔一段時間才有勇氣看。畢竟,這套戲有太多問題需要去慢慢思索了。
—— 《THE EQUALIZER》官方預告片 Official Trailer (https://youtu.be/VjctHUEmutw)